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湖北吴氏网 >> 文章资讯 >> 各地专栏 >> 大悟吴氏 >> 正文
铭记党的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
作者:吴德全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6/28         ★★★

铭记党的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

吴德全

在中共建党10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6月17月至18日,老一辈革命家吴玉章的孙女吴本立、著名烈士杨松(吴绍镒)的后代吴隆繁(鄂吴宗亲总会执行会长、大悟县吴氏宗亲联谊理事会会长)应邀参加了中共黑龙江省委主办、绥芬河市委承办的“中共六大历史资料馆开馆仪式”暨“纪念中共六大召开93周年座谈会”,并分别接受了新闻媒体的采访,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举行;时隔93年,2021年6月18日,国内唯一中共六大专业展馆——中共六大历史资料馆在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正式开馆,并分别举办迎接建党百年华诞座谈会等系列庆祝活动。





来自研究中共六大历史的专家李容(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刘建(中国政法大学)、刘杰(中国政法大学)、车迎坤(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副主任)、韩健鹏(黑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负占军(东北烈士纪念馆编研部主任)、宋国平(牡丹江市党史研究室主任),以及中共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贾玉梅、牡丹江市委常委、绥芬河市委书记黄士伟出席了开馆仪式并分别讲话,绥芬河市委其他党政领导王永平、宫冰、辛宇、高宝平、黄玉萍,红色后代代表有:周恩来的外甥沈清、苏兆征的外甥刘煜奋(刘亚楼之子)、李立三的外甥刘铉、李富春、蔡畅的孙女李琪、朱德的外甥刘康、董必武的儿媳李黎力、吴玉章的孙女吴本立、杨松(吴绍镒)的后代吴隆繁、项英的孙子项阳、李范五的长子李多力、赵毅敏的长子赵战生、杨明斋的后代杨久森、来耀先的后代来芬琴,以及绥芬河市党史负责人王玉富、张岩等参加了开馆仪式和出席座谈会议,红色后代代表分别接受了采访。





中共六大历史资料馆的落成开馆,能够保护党的红色历史资源,充分展示中共六大历史资料,起到对莫斯科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补充和延伸的作用,对增进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我们学习和了解中共六大召开这段历史,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守护党的精神家园增添了新的力量,也为党的百年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同时,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奠定了更加坚实的民意基础,为传承中俄两国友谊,巩固和发展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了新内涵,增添了新活力。





会议活动期间,参观了《伟大的历程----中共一大到七大巡回展馆》、《中共六大历史资料馆》、《国际秘密交通线纪念馆》、《中东路记忆馆》、《绥芬河国家安全教育展馆》、《和平天使嘎丽娅纪念馆》、《绥芬河市和平纪念馆》、《红花岭镇抗联88旅展馆》,同时,还组织观看了“不会忘却的记忆”大型音乐诗会和“红色经典故事会”。





吴隆繁在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时说:绥芬河市是一片浸润着革命精神的红色之城,具有深厚的红色历史文化底蕴。上世纪中国共产党初创的岁月,绥芬河成为国际红色秘密交通线重要节点,成为革命志士追求真理、救国救民的必经之路。百年后,革命前辈和先烈们的后代在追寻先辈们的足迹时,再次踏上这片厚重的土地,一起分享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和先辈们的事迹。

抚摸历史长河,从革命先驱追求真理的光辉足迹,到如今新时代的奋进,再到黑龙江省的“创新驱动发展,自贸引领未来”,回望与前瞻,总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

    吴隆繁说,爷爷杨松前辈,原名吴绍镒,东北工作时化名吴平,是东北抗日联军重要发起人、组织者和领导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在国际交通站陷入瘫痪的紧急关头,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指令他从海参崴回到绥芬河,秘密开展重建国际地下交通线工作。1932年他第一次进入绥芬河就是在李春荣的掩护下,在李春荣家里召开了党的秘密会议,当时还有单殿元等老一辈早期的党员。1933年按照共产国际东方部的指示,回国参加指导东北的抗日工作,1934年秋他组建吉东特委亲任书记,重建和恢复当地这一带的秘密交通线,传播马列主义精神,以及共产国际的一些指示信,包括“一.二六”,指示信,以及党的“八一宣言”杨松也参与了起草,再后来进入“抗联”时期,杨松前辈还起草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这些党的重要文献在东北当时抗战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杨松前辈当年进入东北指导抗战时才27岁,组建抗联时期,得到了东北的抗联将领李延禄、周保中等人和各级党组织的大力支持,其目的就是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

  杨松先辈也是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宣传工作和新闻事业的主要领导者,曾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秘书长,中央东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解放日报第一任总编辑等职。由于忘我工作,积劳成疾1942年11月23日在延安病逝,毛泽东同志为他亲笔题写挽联:“杨松同志办事认真,有责任心,我们应当记得他、学习他”。

   吴隆繁说:岁月悠悠,斗转星移,我作为一名退休老党员。几十年来,都难以忘记30多年搜集红色史料和研究杨松先辈、以及多次红色之旅对自巳的深深教育,老一辈他们在那种艰苦的年代,能有那种为党为国的无私奉献精神。那我们现生活在和谐社会、太平盛世,就不能忘却过去那段悲壮的历史。我们在革命老前辈精神的感染下,在国家这么好的政策精神的引领下,就要继续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无私奉献精神,不能忘却过去的历史,听从伟大时代美好前景的召唤,在有生之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传承弘扬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学好党史、宣传好党史,为人生的经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附: 吴隆繁座谈会发言稿

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各位嘉宾大家好!

在庆祝中共建党百年之际,也迎来了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93周年,为了纪念和弘扬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精神,宣传和展示党的光荣历史,丰富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今天我们相聚在绥芬河,参加六大历史资料馆建成庆典暨纪念中共“六大”召开93周年座谈会。

感谢黑龙江省委、绥芬河市委给我们这次学习的机会!六大史料纪念馆珍藏展出的党史资料弥足珍贵,让广大党员干部重温红色历史,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赓续先辈奋斗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共在莫斯科召开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重要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大会基本上统一了全党的思想,认真地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民主革命阶段的十大纲领,书写了一段中共党史上光辉篇章,其精神永放光芒!

杨松先辈(吴平)是“六大”会议秘书处担任抄写文录和翻译的工作人员。他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31年春,受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遣,到苏联海参崴工作,任太平洋职工会秘书处中国部主任,编辑《太平洋工人》杂志和教学工作,指导工人运动。1933年至1935年,他以满洲省委巡视员的身份参与东北地区抗日领导工作,负责处理满洲问题,组建吉东特委、任书记,整顿各地党组织,纠正左倾路线,改编抗日队伍,恢复重建了三条国际通线和建立了吉东地区五处秘密交通联络站,参加起草了《八一宣言》和《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等党的重要文献。

这次我们沿着杨松先辈早年在东北战斗过的足迹,重温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史,参观和聆听红色故事,了解中国革命斗争史,当看着那一幅幅珍贵的照片和一件件文物,深感老一辈革命家们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为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所立下的不朽功勋。

从绥芬河中共党组织的成立,再到建立秘密交通站,直至中国抗战胜利和全国解放,红色革命遗迹到处可见,在今天四通八达而又宽阔的道路两侧展现出浓厚的红色文化气息,让我们心生敬意,感受到了东北地区历经百年的发展与巨变,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绥芬河市这座中俄友好边疆城市改革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通过参观学习,深感绥芬河市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和英雄辈出的地方。无数革命先辈用他们的伟大精神、高尚人格、光辉业绩和宝贵生命谱写出的辉煌成就,使我再次经受了灵魂的洗礼,从而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怀,加强了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因此,我们将在有生之年,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始终铭记历史和感恩先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参与红色文化宣传活动,大力宣讲红色革命故事,继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争做革命精神薪火相传的传播者、实践者。  

祝贺六大史料纪念馆开展暨座谈会圆满成功!

原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驻满洲省委巡视员、中共吉东特委书记吴平

(杨松)的侄孙: 吴隆繁   

2021.6.18

 

注:以下是会议活动结束后往穆棱市参观30年代中共吉东局、吉东特委时期十四个抗战史专题展馆







以上是穆棱市下城子镇中共吉东局、吉东特委专题展馆暨杨松革命生涯专题展馆和杨松与田淑祯因革命工作需要假扮夫妻出行塑像







在穆棱市参观东北民主联军重炮三团史馆展后,向市委宣传部褚建华部长赠送研究杨松书籍,与市委宣传部相关展研人员一起交流座谈








以上参观鸡西市北大荒展览馆和兴凯湖景区

 





文章录入:吴德全    责任编辑:吴德全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内容评论标签修改:

    剩余字数:25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宗亲登录 | 宗亲注册 | 邮件投稿 | 在线投稿 | 管理登录 | 

     

    湖北吴氏网版权所有©2014-2022   网站顾问:吴志刚  站长:吴荣祥 副站长:吴福军 吴良恕  责任编辑:吴新国 吴小艾 吴铭 吴文华

    湖北吴氏QQ群:湖北吴氏文化研究群:165422137 湖北吴氏联谊群:127166428 湖北吴氏宗谱编委会群:29822624

    声明:湖北吴氏网为公益性民间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属作者及本站所有!转载须注明作者及出处,且不得作为商业用途!转载文章若有侵权,请告知,本站会24小时内删除!

    粤ICP备191391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