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梁家湾吴氏宗族世系图
吴世山
一、 氏族郡望:延陵郡;
二、 谱堂对联:季札高凤传自古,延陵世泽到如今;
三、 世派字:自、芬英、国、天、明,先、凤、正、传、声;
家、世、常、安、乐,朝、廷、永、太、平;
宏、恩、崇、学、仕,大、道、庆、儒、生;
万、景、春、华、美,全、修、可、立、成。
四、氏族迁徙路径:
五、宗谱续修概况:
1、1828年10月18日由吴明成、吴明请、吴明柱、吴明新集资,吴明新主笔始修族谱;
2、1882年5月中旬由吴先治、吴先宏、吴先才、吴先佑集资置祠宇田地,吴先哲主笔二修族谱;
3、1918年2月上旬由吴凤起、吴凤翔、吴凤冈、吴凤朝集资吴凤锦主笔三续修族谱。
六、说明:
本宗族世系图的资料是根据1918年2月吴凤锦主笔三续修的族谱原本整理而成,毕竟个人能力有限,定有疏误,敬请宗亲们谅解。并借此向为精心保管原谱本的老二房的吴凤冈、吴正胜、吴正和、吴传宪、吴传盛等诸位先辈们及(吴声荣、吴声明等)表示衷心的感谢!该谱本也仅记录约300年情况,无法再向前考证。第三次续谱距今已近100年(95年),为后辈们能追祖德之深厚,念宗支之流长,固根本浚源流,发吉祥而兴旺。本人计划2015年将续修族谱印刷成册,鉴于统计人力有限,只能按族人自报资料续修。敬请本族愿意登记入谱的宗亲相互转告,并于2014年底以前提供详实资料以备续记,不收费用,需要留存谱本者需预定,过时不候,敬请谅解。还望有志于义务续修族谱的宗亲人士帮助收集资料,提出宝贵意见。
联系人:吴家国;电话:13797863663;QQ:83177091;
七、第一世至第五世世系图
吴先宏 |
吴凤灵 |
吴正常 |
吴正升 |
吴正新 |
吴正名 |
吴
传
贤 |
吴
传
葆 |
|
吴
传
緖 |
吴
传
守 |
|
吴
传
伦 |
吴
传
道 |
吴
传
芬 |
吴
传
芳 |
吴
传
本 |
|
吴
传
高 |
吴
传
铣 |
吴
传
根 |
|
|
|
|
|
|
|
吴吴声声全佑 |
吴
声
财 |
吴吴声声林幅 |
吴吴声声朝俭 |
吴声涛 |
|
|
|
|
|
|
|
|
|
|
|
吴家胜吴家华吴家平吴家国吴建平吴家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八、第五世至第十世世系图
吴先荣 |
吴凤鸣 |
吴凤朝 |
吴正刚 |
吴正强 |
吴正富 |
吴正芳 |
吴正殿 |
吴正兴 |
吴正甲 |
吴正印 |
吴正第 |
吴
传
让 |
吴
传
友 |
吴
传
周 |
吴
传
仁 |
吴
传
义 |
吴
传
礼 |
吴
传发 |
吴
传
智 |
吴
传
信 |
吴
传
玉 |
吴
传
玺 |
吴
传
印 |
吴
传
斗 |
|
吴
传
发 |
吴
传
达 |
|
|
|
|
|
|
|
吴声存吴声城 |
|
|
|
|
|
|
|
|
|
|
|
|
|
|
|
|
|
|
|
吴家国吴家水吴家伟吴家银吴青山吴常博 |
|
|
|
|
|
|
|
|
吴家义 |
|
|
|
|
|
|
|
吴先治 |
吴凤仪 |
吴凤岚 |
吴凤岐 |
吴凤德 |
吴正道 |
吴正珄 |
吴正安 |
吴正顺 |
吴正魁 |
吴正泰 |
吴正理 |
吴正典 |
吴正珄 |
吴正隆 |
吴正乾 |
吴正坤 |
吴传善 |
吴传惠 |
吴传胜 |
吴传贵 |
吴传常 |
|
吴传忠 |
吴传庆 |
|
|
吴传文 |
吴传伦 |
吴传习 |
|
吴传贵 |
吴传久 |
吴传早 |
吴传书 |
吴传乡 |
吴传连 |
吴传炳 |
吴传青 |
吴传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吴先华 |
吴凤池 |
吴凤来 |
吴凤沼 |
吴凤冈 |
吴正柱 |
吴正纪 |
吴正心 |
吴正发 |
吴正升 |
吴正守 |
吴正荣 |
吴正豪 |
吴正江 |
吴正胜 |
吴正和 |
吴正安 |
|
吴传举 |
吴传厚 |
吴传荣 |
吴传名 |
|
吴传宏 |
吴传兴 |
吴传远 |
吴传世 |
吴传仕 |
吴传俊 |
吴传金 |
吴传新 |
吴传德 |
吴传政 |
吴传惠 |
吴传银 |
吴传豪 |
吴传福 |
吴传禄 |
吴传寿 |
吴传喜 |
|
吴传相 |
吴传秀 |
吴传照 |
|
|
|
|
|
吴声显 |
|
吴声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吴先明 |
吴凤翥 |
吴凤起 |
吴凤耀 |
吴凤纪 |
吴正福 |
吴正选 |
吴正贵 |
吴正楚 |
|
|
吴传鼎 |
吴传芸 |
吴传声 |
吴传良 |
|
吴传强 |
|
|
|
|
|
|
|
|
|
|
|
|
|
|
|
|
|
|
吴先哲 |
吴凤题 |
吴凤美 |
吴凤华 |
吴凤锦 |
吴凤声 |
吴凤竹 |
吴凤运 |
吴正君 |
吴正德 |
吴正恩 |
吴正东 |
|
吴正云 |
吴正光 |
吴正学 |
|
|
吴传宗 |
吴传选 |
吴传信 |
吴传圣 |
吴传训 |
吴传政 |
|
|
|
|
吴传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吴先敏 |
吴凤翔 |
吴凤舞 |
吴凤魁 |
吴凤集 |
吴凤成 |
吴正中 |
吴正坤 |
吴正廷 |
吴正玉 |
吴正奎 |
吴正星 |
吴正典 |
吴正斗 |
吴正豪 |
吴正杰 |
吴正茂 |
吴正经 |
吴正义 |
吴正友 |
吴正昌 |
吴正有 |
吴正达 |
吴正堂 |
吴正书 |
吴正禄 |
吴正柱 |
吴正喜 |
吴正全 |
吴传乡 |
吴传安 |
吴传富 |
吴传铣 |
吴传锳 |
吴传茂 |
吴传茳 |
吴传芮 |
吴传益 |
|
吴传时 |
吴传运 |
吴传亨 |
吴传泰 |
吴传美 |
吴传盛 |
吴传祥 |
吴传瑞 |
吴传吉 |
吴传学 |
吴传声 |
吴传纪 |
吴传业 |
|
吴传山 |
吴传耀 |
吴传铣 |
吴传恩 |
吴传新 |
吴传铨 |
吴传锡 |
吴传斌 |
|
吴传言 |
吴传语 |
吴传荣 |
|
|
|
|
|
|
|
|
|
|
|
|
|
|
|
|
|
吴声明吴声田吴声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吴先才 |
吴凤至 |
吴凤文 |
吴正胜 |
吴正经 |
吴正临 |
吴正元 |
吴正顺 |
吴正相 |
吴正发 |
吴正升 |
吴正庆 |
吴正路 |
吴正佳 |
吴正福 |
吴正官 |
|
吴传庆 |
吴传友 |
|
|
|
吴传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吴先政 |
吴凤彩 |
吴凤楷 |
吴凤峻 |
吴凤漝元 |
吴凤茂 |
吴凤兴 |
吴正宏 |
吴正纪 |
吴正伦 |
吴正寿 |
吴正科 |
|
|
迁居在外 |
|
迁居在外 |
吴传琨 |
吴传庭 |
吴传经 |
|
|
吴传秀 |
吴传孝 |
吴传成 |
吴传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吴先佑 |
吴凤山 |
吴凤杰 |
吴凤高 |
吴凤昌 |
吴凤廷 |
吴凤元 |
吴正国 |
吴正纪 |
吴正有 |
吴正祥 |
吴正才 |
吴正胜 |
吴正伦 |
吴正宗 |
吴正昭 |
吴正全 |
吴正胜 |
吴正瑞 |
吴正緖 |
吴正青 |
|
吴传科 |
吴传甲 |
吴传第 |
吴传魁 |
吴传诗 |
|
|
吴传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3-3-12
名词解释
郡望:
所谓郡望,就是指某一姓氏在某一地区地位最高的家族。在姓氏发源以后,由于不同的原因,同一姓氏不可能居住在同一地方,而居住在不同地方的同一姓氏的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社会地位不可能完全一样。因此,那些地位比较高的人为表示自己这一支高于其他地区的同姓人,便在自己的姓氏前加上所居住的地区(郡),这样就有了郡望。
堂号:
堂号则是郡望的进一步分化和发展,是某一郡望中某一房支的称号。在某一姓氏中的某一支成为望族后,由于不断繁衍发展和迁徙的缘故,往往会进一步分化为许多不同的房支和系派。这些房支和系派与郡望不同的人一样,也会有贫富贵贱之分,为了加以区别,便在郡望之下出现了许多新的名号,这种名号有时称为房号,有时则称为堂号。
延陵季子:
《史记• 吴太伯世家》载:“季札封于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季札 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称公子札,是一位与江阴历史渊源有关的古代贤人。季扎是吴王寿梦的第四子,以贤德著称,寿梦想让他继承王位,他坚辞不受,寿梦只好把他封在延陵。他的三个哥哥先后为吴王,临死时要传位给他,他仍然不接受。因此他被后人奉为"至德第三人",又因其封邑在延陵,故时人称其为“延陵季子”。
延陵郡:
季札封延陵,更有了一支后裔吴姓世代聚居,因此延陵成为后世为中国十大姓之一的“吴”姓的郡望之一(吴姓堂号):延陵,古邑(基本字义 邑yì: 城市,都城:城邑。都邑)名,中国江苏省常州市的古称之一。延陵本为春秋吴邑,季札(季子)所居之封邑。春秋时,吴王寿梦之子季札为避让王位躬耕于舜过山(今常州市武进区焦溪);周灵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47年)吴王徐祭遂封季札于延陵。延陵邑大约在今常州、江阴、丹阳一带,是为常州历史上见诸文字最早的名称。延陵先邑后县,其名相继沿用345年。季札所封延陵,遗址在现江苏省常州市南淹城,秦时为延陵县,隶属会稽郡,汉代改为毗陵县,西晋改为晋陵县,分丹徒曲阿乡延陵镇置延陵县(今江苏丹阳县,且仍有延陵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