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湖北吴氏网 >> 文章资讯 >> 吴氏人物 >> 现代人物 >> 正文
恰是低端见高风——吴氏夏大湖生态养殖科技园侧记
作者:吴德余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2/7         ★★★

恰是低端见高风

                                                  ——吴氏夏大湖生态养殖科技园侧记

吴德余

    纵观诸氏族谱,历代祖宗的纪传或行述中,或盖冠云集,或华胄满目,或博儒大家,很少见到布衣凡人之类的记载,这固然与自古以来的英雄创史观的濡染相关,主要还是受到几千年来的传统修史(史学)的流弊影响难脱窠臼。这个流弊的始作俑者自然是孔子莫属了。孔子笔削《春秋》(春秋战国几百家的史书仅保留鲁史并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篡改删削,有研究表明,可能笔削掉“十分之九”的史料,史实)所创的“三讳原则”(为尊者、贤者、亲者讳),以后历代的统治者依法炮制,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还有《二十四史》等,为我所用,为我所需,使我们至今能读到的中华历史面目全非,使人类遗失最珍贵的文化典籍和遗产。对这个史学流弊,梁启超曾为此疾呼:“吾国史家以为,天下者,君主一人之天下,故其为史也,不过叙某朝以何而得之,以何而治之,以何而失之而已,舍此则非所闻也。”而这个现象自然而然基因遗传于家谱的编修中了。

    有学者指出,“为尊者、贤者、亲者而撒谎而掩饰,在公共事件中被仪式化为庆典语言,变成公共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私人事务中被日常化为习惯话语,变成血缘伦理的组成部分。” “三讳”原则不仅在历史编纂中贻害无穷,也推及到朋友熟人的社交圈内,在日常生活中,大行其道,畅通无阻。而作为家族史的家谱首当其冲受害最深。这表现在向两个极端蔓延:一方面为了彰显祖绩,在昭示自己的祖先的宣传中, 抬高自己的门第和族望,肆意编造家族世系,攀宗附祖,牵强附会地夸大、编造本族的煊赫历史,即便是真实历史人物也对其自以为有损尊严的内容进行讳饰;另一方面忽视或鄙视本族的弱势群体低端人众,忽视遗弃最平凡的对社会最有价值的人。

    我们的家族文化活动如果不去关注和强调弱势者的社会地位,那么,这样的文化活动,也就只剩下忙不迭地、不遗余力地去为“达官显贵”、“土豪巨贾”大唱赞歌了,这无疑是修谱收宗穆族活动的一种势利眼病。

本篇所述的人物,一反常态,记述的是弱势群体中最低端的人,他是吴氏庆余堂13世孙吴时乔的后人——吴术新、吴兴奎兄弟和他们的鲜为人知的创业史。

       一、创业之路的艰辛超出常人想象

吴兴奎、吴术新是鄂州市华容区蒲团乡夏大湖原种场职工子弟,术新生于1982122日,兴奎生于1986721日。二人都是中共预备党员。不幸的是,他的父母是近亲婚配, 兄弟二人自出生就都患有不可逆的遗传盲目症。

 

    近亲(或称亲缘关系)是指三代或三代以内有共同的祖先。如果他们之间通婚,称为近亲婚配。近亲婚配的夫妇有可能从他们共同祖先那里获得同一基因,很容易使对后代生存不利的有害基因相遇和纯合,并将之传递给子女。如果这一基因按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其子女就可能因为是突变纯合而发病。  

    简单地说,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中都携带着很多致病基因,这些基因都是隐性的,只有当夫妻二人同时携带这种隐形致病基因才会发病,而这些致病基因往往是有遗传性的,当夫妻是近亲的时候,携带相同隐性基因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因此导致下一代发病率提高。近亲结婚使隐性遗传病发病的机会增高,如白化病、先天性聋哑、小脑畸形、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等,还可以使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率增高,常见的有脑积水、脊柱裂、无脑儿、精神分裂症、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等。

    近亲联姻法律上虽有明文规定禁止,科学上的理论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了,现实中人们随便就能举出实例证明,首当其冲的案例是达尔文与其表妹结婚,后代里62人中有38人生理缺陷。

    然而,这个问题在理论和现实上都存在着反证。异议者如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的专家现在在向人类近亲结婚将生出不健康婴儿的课题进行了挑战。默多克大学比较基因组学的教授艾伦-比托花了30年的时间研究这一课题后发现,亲表兄妹结婚所生子女大部分是健康的。甚至有的科学家专门研究近亲繁衍使后代更加健康和高智商的机制。而在实例中,同为美国总统,小罗斯福与老罗斯福的侄女联姻,未见后代有异样的报道;李嘉诚与其表妹结婚,也没听说过李泽楷有什么生理缺陷。很多名人像爱因斯坦、达尔文、希特勒等,他们都是亲表兄妹间结婚。再说,人类最早的繁衍几乎都是近亲的 ;因为焦虑和首选的是财产遗传的问题,贵族、皇家近亲通婚更其普遍;亲表兄妹结婚在有些国家很普遍,比如像在巴基斯坦、南亚和中东国家。

    我国198091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婚姻法中第一章、第六条有明确的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吴术新、吴兴奎兄弟二人出生地都在荒湖野畈的夏大湖。80年代的夏大湖杳无人烟,是一个原始的尚未开化的蛮荒之地,不仅人烟稀少,连一条像样的通往庙岭镇的路都没有,更不说信息闭塞,更遑论具备基本的相关生理常识。懵里懵懂地,他们的父母为其留下终生遗憾。

    吴术新出生时刚刚赶上改革开放的年代,但父母亲仅仅是夏大湖农场的职工,微薄的工薪,随着盲目儿子的年龄增长,维持生计已捉襟见肘。但是术新却超常的早熟,十岁刚懂事,他就自觉自己与别人不一样,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条坎坷的人生路。不甘心就这样活着,“要做健全人做的事!”为了减轻父母负担自食其力,开始琢磨着搞家庭副业,首先尝试着搞家庭养殖业。他先后养过兔子、鸽子、土狗,但均因视觉问题以失败告终。1994年,家里为他东拼西凑2万元钱开始养猪,最初,一年养十几头猪,没有见到什么效益,他并不气馁,2004年扩大生猪养殖规模达到年产百头,当年获利1万元以上,在这位一生下来就没见过世界是啥模样的盲人青年,心里展现了第一道曙光。他觉得自己的路走对了,能自食其力了,这更加坚定了发展生猪养殖业的信心和决心。

     这期间,1986年出生的弟弟吴兴奎仅8岁,同样的遗传盲目,父母整日在农场上班,照料看顾弟弟就只有靠术新。乡邻们说:“种田种地,分不清哪是庄稼,哪是野草;出去打工,又没有人要,将来父母老了,这两个盲人怎么办?”一个盲人,一头扎在养殖活上,喂食、出粪、清洗猪栏,防疫打针,还要照料一个盲童弟弟,是何等的艰辛。那时,无论是干活儿,吃喝拉撒睡,术新总是一只手拉住弟弟,寸步不离。前面没有走过的路,让弟弟立定在那里,自己亲自摸走一遍,再回过头来拉住弟弟前行。就这样把弟弟拉扯到了他开始创业的年龄。

     吴兴奎出生时,父亲吴继祥是蒲团卫生院夏大湖的兽医。12岁那年就逐步投身于哥哥方兴未艾的养猪事业中来。整天在猪群中摸爬滚打,不仅很快地掌握了哥哥的全部养殖技能,还有更多的创新革新。

     2006年,兴奎20岁。天有不测风云,是年,一场席卷半个中国的生猪高热病(蓝耳病)也覆盖了夏大湖,不到1个月,100多头生猪相继死亡,兴奎不分昼夜地趴在猪栏里拼命打针抢救,栏里最终只剩下两三头猪,这简直是致命的打击,净损失8万多元,全家负债沉重。更沉重的是压在兄弟二人心头是坚持还是放弃的疑团。

     20多年来,兄弟两人第一次出现了分歧。弟弟兴奎经受不了如此沉重的打击,选择了放弃:他独自一人背井离乡,到外地找“更好的营生” 而去。

弟弟走了,猪场一片冷清,没了熟悉的猪嚎叫声,没了兴奎熟悉的脚步声,术新充满了寂寞和痛苦。但他没有低头,反而更其坚韧,他相信天无绝人之路,振作精神,重整旗鼓,坚持着。

在外闯荡不到一年,兴奎突然返回了夏大湖,“我回来了!”术新欣喜若狂,兴奎说:“哪里跌倒的,就在哪里爬起来!”可以看出,此时的兴奎成熟起来了。

术新还发现,弟弟有些智能仅仅用成熟还远远不够。兴奎对养殖行业的商情有着超常的敏感性并且把握十分到位,这些也不是仅仅听听广播,听听CCTV农业频道的电视所能捕获的。正是2006年的那场猪蓝耳病,他预测到生猪价格会飞涨。生猪养殖是华容地区龙头产业,抢先培育仔猪母猪,他看到并且要抓住这个无量的商机。

当机立断,2008年,贷的贷,借的借,凑的凑,筹资100多万元搞了个种猪仔猪培育场,当年即出售仔猪5000头、后备母猪1000多头,30斤左右的仔猪当时卖到900元以上。生猪市场回暖,华容地区的农户争先恐后地到夏大湖来进购,资金迅速回笼,并且解决了扩大再生产的融资问题。从此,兄弟二人的创业迈入了快车道。

2009年,在术新的策划下,兄弟而二人注册成立“鄂州市兴奎畜牧发展有限公司”,术新把兴奎推上总经理的位子上。

盲人兄弟俩并不安于现状,为了扩大养殖规模,2010年兄弟俩重新选址准备筹建大型现代化的养猪场。

据陈海秀(术新妻)和易多丹(兴奎妻)回忆,那些日子里, 兄弟两人经常背着她们俩议论什么,很有点反常,以往什么事无论巨细总是找她们商量,从不隐瞒的。

原来兄弟二人决定投资1个亿建高楼养猪场。这是一个人们至少是华容地区的人们想也不敢想的大项目。他们的方案是,在夏大湖原种场1队空地(因水灾早已废弃抛荒)作为选址。2011年年初正式动工建设,以自有资金和借贷等的方式先筹资1500余万元,用近一年的时间,建成了五幢四层6000多㎡的年产万头生猪的楼层式养猪场,占地30000㎡。

远远地看到矗立在夏大湖荒畈里的5幢楼房,吴都司塆的宗亲和夏大湖里的乡邻们,投以惊诧的眼光,怎么也没想到是用来养猪的,他们戏谑地说:“现在改革开放翻天覆地,猪也住进楼房了。”当然,这一举动也饱受周边群众非议。

这还真不是一般的楼房,简直就是半智能设施。楼层是按猪的等级分配的。一楼是仔猪,二层是母猪产房,三层是种猪,四层是生猪,每层都配有电梯,每层左右靠窗为一单元一单元的猪栏,猪栏装有挡板式的门。猪栏中间留了2米宽的甬道,需要处理哪个栏里的猪,挡板一抽,顺甬道赶进电梯,电梯的一端有过秤装置,过完秤,电钮一按,直达目的地。这样的设施也同样满足逆向进场路径。一幢楼五层一个人管理足矣。用兴奎的话来说,“这种猪场最适合我们兄弟俩管理,盲人,走路靠摸,我们尽量不走路,少走路,走也是走直路,不出屋就能管理整个猪场。”

这件事惊动了CCTV7频道的编导们,他们不远千里扛着摄影机来到荒湖野畈,来回一个多月,以《盲人兄弟建高楼养猪》为题,制作一部37分钟创业题材的专题片,至今保存在CCTV的网站上

http://tv.cntv.cn/video/C10463/326535d59c244051936e4bf77bd74af5)。

白手起家,到2012年盈利800万元,兄弟二人创业上一路飞奔,逐渐走上正轨。而他们的内心的目标还不仅仅在猪场。

2013年投资80多万元,修通了3公里进出猪场的水泥道路,方便了自己,也造福了当地群众。

他们的眼光开始瞄准了生态农业,生态畜牧业。

他们深深地意识到猪场环保工作的迫切性,一定不能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2013年他们完成了“夏大湖生态养殖科技园”的筹建和审批,科技园挂牌。与此同时,建成容量200m³、干粪贮存间100m³的沼气池。沼气池每日生产的沼气既解决了猪场、农场生产生活的能源,为公司节省了大笔能源开支,还有80%的盈余量,他们修建管道输送给周边村民使用;而沼气生产的废液又是最好的农家肥,种菜、种树及莲塘、鱼池饲料更是无价之宝,农场用不完的,全让周边村民拉走。

同时,租赁100多亩土地作整体规划,开挖精养鱼池60亩,种植高产湘莲28亩,种植无公害蔬菜15亩,利用自有资源搞循环农业养殖业,形成“养猪—沼气—鱼塘—莲塘—菜地”循环生态产业链,出产的全都是放心肉、优质淡水鱼和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

2014年为发展多种经营,又开辟家禽养殖场,当年散养土鸡2000多只,到目前已达到5000多只。

为拓宽增收渠道,降低养殖业行情风险,20155月又在庙岭镇开起了肉食直销超市,实现自产自销,猪肉品质得到顾客的认可,吸引了大量肉贩前来批发。

兄弟畜牧公司不仅给市场提供绿色优良农副产品,对社会的贡献也是不言而喻的。身为盲目残疾人的吴氏兄弟对残疾人群体的生存境况深有体会。富而不忘本,猪场招收员工以残疾人为主,35名员工中,残疾人有28人,都来自周边及鄂州市各地。公司被省政府相关部门挂牌,成了“鄂州市残疾人创业示范基地”。

可是,2016年,又来了一次“天有不测风云”!

是年627日至28日,湖北20个县(市、区)普降暴雨,局地特大暴雨。7月5日上午8时30分,鄂州市蒲团乡小港村因内涝引起村里泵站被淹十湖港南侧七个村民小组近4000名居民和7000余亩农田鱼塘将面临被淹的重大危险。 

78号凌晨2点,红莲湖大堤溃口,导致蒲团乡夏大湖原种场境内良田被淹, 由于周边位置又发生两处小溃口,洪水不降反涨, 此时的夏大湖生态养殖科技园,除了矗立在路边的几栋高楼猪场外,家禽养殖场,防疫站,鱼塘,莲塘,无公害农场……一片泽国汪洋,几乎是灭顶之灾,损失无法估量。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天灾,兄弟俩心头压了一座沉重的大山,欲哭无泪。这是继10年前的猪蓝耳病,兄弟公司遭受的第二次重创!

涝灾并没有淹没兄弟俩刚刚燃起的创业雄心,洪水刚刚退去,他们一面着手灾后重建,一面与保险公司接洽理赔,30多个日日夜夜整个农场在紧张劳累中过去了。

可是,可是,谁也没料想到,一场更大的灾难就在眼前!

2016817日早9点许,为给著名的“双汇集团公司”运送生猪,兴奎租了一辆中型运货车,他坐在副驾座位上。车行驶在葛店至大湾路段,刚上湖滨路,对面一辆越野车急驶而来,货车避让不及,侧翻在路旁的沟岸上,侧翻的方向恰恰朝向副驾一边,可怜这位双目失明的刚满30岁的创业者被卡车重重地压在沟里,当45个消防队员赶来时,他早已停止了呼吸。

噩耗传来,术新悲痛欲绝,他不相信与他相依为命30年的弟弟就这样离他而去,一直沉浸在极度的悲伤之中。

但是,痛定思痛,术新没有倒下,他坚强地站了起来,他要把弟弟的未竟事业扛起来,重振旗鼓,继续下去,发展下去!

2017年,公司获得100万元的涝灾保险理赔,公司变更为“鄂州市术新畜牧发展有限公司”,术新继续肩起了创业的重任,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二、低端也能出高智慧

眼看着盲人兄弟养猪,眼看着盲人兄弟起高楼,眼看着从一无所有发展到上亿的产出,夏大湖乃至整个华容地区、鄂州地区的人们不时地投以惊诧的目光。乡党们说:“这是正常人都难以做到的事呀!”

的确,这需要超越正常人的毅力和坚持,更需要超越正常人吃苦耐劳和勇气。

光说简单的走路,盲人经常摔跤是常态,术新为了不使弟弟摔跤或少摔跤,自己不知道摔了多少跤;为了学会注射疫苗,需要自己摸索练习,他伸出满目针眼的手掌手指对人说,“我也不知道有多少次自己扎了自己!”而兴奎说,“如果失败了,那证明自己方法不对,如果错了,要马上改过来。但不能怀疑自己的路子不对,认定的路一定要坚持,坚持才会成功。”这些极其朴素的语言背后隐藏着多少超人的坚忍不拔啊!这也是常人正常人看不到或不容易看到的。

更有正常人不解的是,兄弟俩都有着超越常人的脑力,不可思议的智慧和记忆力。

我们前面说过,对于不可逆的遗传缺陷,澳大利亚西澳大利亚州的专家对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默多克大学比较基因组学的教授艾伦-比托和许多科学家还专门研究近亲繁衍使后代产生高智商的机制。他们认为某一种感觉器官功能的丧失必然会在其他器官上得到弥补甚至给其他器官产生增益,比如失明者,其大脑和听力就会出现超常。我们看到,吴氏兄弟俩的确有这些超常的功能。术新的这种超常功能形成得晚一些,而兴奎早在少年时就显露出来,这也是为什么成立公司时术新要兴奎当总经理的原因。兴奎经常与来往商户联系生意,只能靠电话联系,而眼前一抹黑,文字对于他根本无缘,大脑却能准确地记忆400多个来往商户的电话号码;生猪销售,加工饲料,生猪出栏,日结,月报,年报,不用报表,不用计算器,不用电脑,全存储于他的大脑中,并能一口清,准确无误地报出。我们看到,术新也具备这些超凡的功能,两颗大脑胜似两台电脑。

以上这些功能也许是天生的,但这些功能肯定只能属于有心人,成就兄弟俩这样的事业,更主要的当然是后天的努力。

作为残疾盲人的吴氏兄弟俩,要想养好猪需要数倍于正常人的付出和努力,他们经过日积月累的摸索,练出了独创的“听、闻、摸、记” 四字养猪訣。

“听”就是凭听觉听猪喘气、走动声、吃食声、呼吸声,判断猪是否感冒,母猪是否发情,是否临产;

“闻”就是凭嗅觉嗅出猪身上是否有特殊气味,判断猪是否患传染病;

“摸”就是凭触觉触摸猪的肚子,判断猪是否吃饱,摸猪的肛门判断猪是否拉稀,摸猪的体形判断猪是否正常生长;

“记”就是凭记忆功能掌握各种猪病的症状,防治办法,母猪的产仔繁育周期等。

这四字诀的准确率达90%以上。

   除了四字诀,智慧更多的是来自勤奋。

   搞家庭养殖业并不是一开始就选择养猪,也是经历了其他养殖失败的选择,他们也养过鸽子,养过兔子,鸽子会飞,兔子会跑,一个盲人,哪里追的上找的着;就说养猪,给猪喂食,不知道往哪儿倒,到处是猪粪猪尿,经过长期的摸索,才探索出将猪栏改造成“在东边拉撒,西边喂食”的特殊分栏机关,等等。这一切仅仅靠发达的大脑是不能胜任的。

吴氏盲人兄弟的创业故事和取得的成就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几年来,中央电视台7套“致富经”栏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楚天都市报》、《中国残联》、湖北经视、鄂州电视台等各大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了他们的创业事迹。中国残联张海迪、省政府原副省长李宪生等领导都接见了吴氏兄弟,省、市残联、畜牧部门领导经常来公司参观关心他们的农场。

十多年来,各种荣誉纷至沓来。2012年,吴兴奎荣获第六届 “鄂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评选活动“提名奖”;2012年公司被评为省级标准化示范猪场; 201412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授予吴兴奎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自强创业奖”荣誉称号;2016年公司被国家农业部评为部级标准化示范猪场。他们养殖的生猪获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和湖北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

这些荣誉,对于一般正常人也许无足称道 ,但对于盲人就是奇迹,就是智慧的结晶。怎么来的,吴兴奎生前的一句话很是耐人寻味:“因为看不见,不能凭视觉判断,只能靠心灵领悟”,“因为看不见,所以心特别的安静”。我们理解为,因为心静,也就纯净,就能对抗社会浮躁喧闹的诱惑,这就是智慧产生的土壤,超常大脑的滥觞!

    高风也是一代一代传承的

    我们在叙述盲人兄弟的创业经历时 ,很自然地把眼光投向了夏大湖生态养殖科技园另外半边天。

陈海秀,女,19806月出生,鄂州市华容区蒲团乡人,吴术新的妻子,吴新奎的嫂子。她是术新隔壁湾横山村一位普通农家姑娘。宽厚,端庄,俊秀,名如其人,中共正式党员,2001年曾被授予鄂州市“全市十佳创业女明星”。

 

图为陈海秀             图为吴术新夫妇

陈海秀闯入吴术新的生活有一个过程,也是一段姻缘。

吴术新小时候就与海秀相识,因为两家相距不远,经常在一起玩耍。术新父亲是乡村医生,海秀经常到他家玩耍,十分疼爱这位双目失明心地善良的邻居,经常主动照看两个盲人兄弟。术新成年后,经常到海秀家里,渐渐地喜欢上了海秀。海秀对术新的成长看在眼里,对他的类似于特异功能的大脑特别有兴趣,尤其对术新人格十分好感,他们成就姻缘也就水到渠成,2000年结为伉俪。结婚登记时,人家问她“他是个盲人,以后不后悔?”她坚定地回答“吃苦造孽不后悔,不后悔!”

海秀嫁入吴家时,一家人的生活来源主要靠公公吴继祥的医务室维持,经济拮据可想而知。看到术新立志发展家庭养殖业的所作所为,立即参与其中。她勤奋好学,很快熟练掌握各种养殖技能。陈海秀的到来,为以后的吴氏兄弟创业注入了新鲜血液,整个家庭充满阳光。开始,海秀经常带着兄弟俩,成了他们的眼睛,特别是兴奎,走路经常摔跤,一离开海秀,什么也找不到。嫁入吴家,面对盲人兄弟俩,她意识到,当前当前唯一的出路就是继续做大做强家庭副业,她费尽千辛万苦,多方奔波游说,在2008年谈妥了附近鄂钢农场一处闲置厂房和场地并把它租了下来,为畜牧养殖公司的创立找到了立足之地。

公司成立后,为了解决人手欠缺和运输工具问题,她毅然报名学习机动车驾驶,很快解决了生猪和饲料原料的运输问题。

从畜牧的定期防疫,母猪接生,阉割,喂食到照料丈夫生活,里外奔忙,还参加了鄂州职业大学的医护专业的进修学习,整天没有片刻闲暇。

海秀嫁入吴家后,孝敬公公和婆婆,与公婆和妯娌间从无磕磕碰碰和争吵,一有空就帮助公婆打理家务,一家人和和睦睦,她的创业精神和品行美德受到人们交口称誉。

同时,一到吴家,就成了兄弟俩的眼睛和嘴巴。 兴奎和术新经常要到外地洽谈业务,有时是出席一些表彰大会,经验介绍会之类,有时是参加技术培训学习,都离不开海秀的跟随和照料。他不仅襄助了盲人兄弟公司的稳步发展,也成就了一个世人瞩目、乡党惊诧的和谐大家庭。

易多丹,女, 1990119日出生, 蒲团乡小港村三叉港人,中共预备党员。201046日与吴兴奎结婚。

      

图为吴兴奎一家                 图为易多丹近影

我们不能说吴兴奎与易多丹的结合是受了术新海秀的示范。我们只记得兴奎生前说过一句话:“我觉得我自己的人生是幸福美满的。”多丹年轻俊秀,在兴奎畜牧养殖公司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她是功不可没的半边天。她与兴奎的结合正是在公司成立的第二年,一进家门,就给兴奎带来了光明——她成了兴奎的眼睛!

为此,我们产生了探讨这个家族的渊源的强烈兴趣。

术新和兴奎兄弟俩的父亲吴继祥,中共党员,一个老实巴交的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夏大湖农场的职工,医生兼兽医,一生摸爬滚打在夏大湖农场,为人忠厚,豁达,守信,兢兢业业,吃苦耐劳,勤勤恳恳。两个盲人兄弟及他们的伴侣的性格和风范的形成与他榜样的力量密不可分,平时少言寡语,他的高风却潜移默化成就了两个儿子。

吴继祥是吴氏庆余堂后代25世孙,往上数吴氏庆余堂13世明代成都都司吴时乔(鄂州吴都司湾地名来历就是从这里来的)。吴时乔有两个儿子,吴如龙和吴如麟,是双胞胎。

据明史记载,从万历20年起,神宗调集了湖广、云贵大约20余万兵马,下定决心一举歼灭四川杨应龙反叛势力。时乔奉命前往四川参与围剿杨应龙的战事,大概在万历二十几年。那个时代的官员上任赴任,得自筹川资,所以吴时乔把自己的家产财物卖光了,才凑齐了路费,带着自己出资招募的一千多名壮丁,奔赴战场。在战场上,他身先士卒,亲自杀的杨应龙手下土司首领就有15人之多。部队的监军把他的事迹战功上报给兵部,请求奖励。 可怜他正当杨应龙被平定时,因为积劳成疾,病逝于军中,年龄估计只有30来岁。

又据清代武昌县潘姓县令当年撰写的《武昌县志节妇传·吴时乔妻传》所述:吴时乔妻子姓潘,因丈夫赴川平叛英年早逝,当时潘氏年仅21岁,所生二子(吴如麟、吴如龙)都在襁褓之中。潘氏不是本地人,应为写这篇《吴时乔妻传》潘县令的妹妹,远离父母,自时乔出征四川后,最终没有见到丈夫,武昌县志载,她“茕茕孤独,形影堪怜,而犹能孑立坚守,百折不回,亲操井臼,糟粕自甘,堂上白发问安视膳,膝下黄口抚摩鞠育,孀居六十五年,六腊不辍绩纺,教子训孙,皆游黉宫。享寿八十有六而终。”这在当时是有情有节妇道中楷模,绝唱。

这段历史,吴时乔妻子的高风亮节,使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吴氏盲人兄弟的两个伴侣陈海秀和易多丹。现代科学说人类的血缘关系是通过DNA传承的,可是我们看到,人类的精神风貌性格品德莫不也通过DNA传承? 你看,吴时乔妻“孀居六十五年,六腊不辍绩纺,教子训孙,皆游黉宫。”与海秀和多丹的美德何其相似乃尔!

我们只能说,高风亮节也是一代一代传承的。

**********

如今,改革开放的东风吹拂,夏大湖周边沧海桑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迁,一幢幢高档别墅如雨后春笋点缀在红莲湖畔,根据鄂州市的建设规划和发展需要,华容区已铺开和正在实施 “鄂州市长江笫二流域通道建成一港二路旅游光观的五湖连通”工程,将使这块土地更加美好, 鄂州市术新畜牧养殖有限公司正以崭新和独特的姿态矗立在红莲湖畔,迎接这个美好的未来,我们期待着公司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

本文参考资料 

1、 CCTV7频道视频《盲人兄弟建高楼养猪》 http://tv.cntv.cn/video/C10463/326535d59c244051936e4bf77bd74af5

2、 《吴氏庆余堂史志》

3、 《吴都周末》2012216日版

文章录入:吴德全    责任编辑:吴德全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内容评论标签修改:

    剩余字数:25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宗亲登录 | 宗亲注册 | 邮件投稿 | 在线投稿 | 管理登录 | 

     

    湖北吴氏网版权所有©2014-2022   网站顾问:吴志刚  站长:吴荣祥 副站长:吴福军 吴良恕  责任编辑:吴新国 吴小艾 吴铭 吴文华

    湖北吴氏QQ群:湖北吴氏文化研究群:165422137 湖北吴氏联谊群:127166428 湖北吴氏宗谱编委会群:29822624

    声明:湖北吴氏网为公益性民间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属作者及本站所有!转载须注明作者及出处,且不得作为商业用途!转载文章若有侵权,请告知,本站会24小时内删除!

    粤ICP备191391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