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人吴则礼
吴则礼(?~1121),字子副,号北湖居士,兴国军永兴县人。以父荫入仕。曾任直秘阁职事官。秘阁设在崇文院中堂,专事昭文馆、集贤院、史馆的书画入藏。秘阁校理等官都属贴职,不须过考任用,以示尊宠。又任过军器监主簿(其《李长者像序》一文署明此衔),为兵器制造官署掌管文书的佐吏。哲宗元祐初(1086年后),入为河东(昔山西一带)经略使幕僚,司职边地军帐文书往来多年。元符元年(1098年),移任卫尉寺(掌管仪仗帐幕的闲职)主簿。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因与外甥高茂华往来卷入“元祐之党”政讼被追究,贬谪荆南。崇宁五年遇赦,归润州(今镇江)。宣和二年(1120年)起用,出知虢州(今河南灵宝),次年卒于任上,岁数不详。曾隐居盱眙(今属江苏徐州。诗文中提及的都梁山、僧伽塔、北湖都在盱眙),自号“北湖居士”。著有《北湖居士集》、《吴则礼诗话》等。
吴则礼一生事从文职,仕途坎坷,不甚得志。然而,他的诗文在宋代颇具名气,传世之作甚多,至今仍然可称洋洋大观。全部诗文曾由其子坰缀辑为《北湖集》30卷,后散失。南宋著名目录学家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收有《北湖集》诗文十卷,长短句一卷,卷首所收韩驹《北湖集序》落款为“宣和壬寅”。明代《永乐大典》据此录入其作品。清代《四库全书》(卷一百五十五·集部八·别集类八)据永乐大典本各韵掇缉诠次,校正讹舛,整理为《北湖集》五卷,其中诗四卷,共收诗300余首、长短句20余首、杂文30余篇。1937年唐圭璋出的《全宋词》(第三十八卷)和1991年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出的《全宋诗》都分别辑录了他的词和诗。近年《汉典诗词》网也登录了他今存的全部350篇诗词作品。
吴则礼以工于诗文而著称。《北湖集序》和《四库提要》称:“则礼诗格峭拔,力求推陈出新。虽间涉于颓唐,而逸趣环生,正复不烦绳削”。“近体(诗)好为生拗,笔力纵横,愈臻遒上,《简子苍》、《次子仁赠永翁韵》等皆是”。其文虽传世极少,同样叙事简洁,评价也高:“杂文虽寥寥数首,而法律严密,具有典型。观所作《欧阳永叔集跋》、《曾子固大般若经抄序》,知其於古文一脉具有渊源。宜其折矩周规,动符轨度,固非渡江以后讲学家支离冗漫之体所得而比并矣”。其诗评文论亦多精见,如《六一居士集跋》说欧阳修为文“反复而不乱,驰骋而不乏,雄辩而委曲,高妙而深远者,殆兼而有之”,深得其中三昧。据此评点,可以看出吴则礼的诗文风格有似于北宋后期最有影响的江西诗派。当年经常与之唱和者都是一时名士,其中陈师道为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为《北湖集》作序的韩驹也属该派诗人。该派诗学杜甫,潜心格律,强调做诗“无一字无来历”,“以故为新”,“点铁成金”,“脱胎换骨”,因而形成一种瘦硬奇拗的诗风;只是他们的学杜仅重格式,缺乏杜甫的深沉雄健,往往失之于过分的“堆彻雕缕”。其他诗友如唐庚,有“小东坡”之称,也以“苦吟”出名,工于属对,巧于用事,常履新意,佳句颇多;曾纡,曾巩之侄,散文固守家法,深得妙谛,诗从母师,感情真挚,句法精丽,而且工词。其中多人也曾受到“苏党”一案牵连而遭贬谪,因为江西诗派中的不少诗人与苏洵、苏轼父子关系密切。
吴则礼象许多宋代诗人一样,既作诗,也填词,因而长短句不在少数。其诗词多为咏物抒怀及唱和应酬而作。《四库提要》提及,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的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也称道吴则礼的诗,尤其欣赏他的两首绝句,并质疑杨万里所举“华馆相望总使星,长淮南北已休兵”之例句“似高宗时语”。《绝句二首》为:
华馆相望接使星,长淮南北已休兵。便须买酒催行乐,更觅何时是太平。
满船买了洞庭柑,雪色新裁白紵衫。唤得□姬同一醉,春风相送过江南。
另外,“六言绝句《题惠崇小景扇二首》则逸趣环生”:
惠崇桃坞鹅鸭,春老不画风烟。看取团团璧月,中吞万里江天。
绿鸭白鹅并戏,桃花不隔苍烟。鸟去自颦孤影,断魂春水连天。
至于吴则礼的诗词“间涉于颓唐”,应当说是他所处的时代及处境造成的。作为末代诗人,他几乎与那个北宋王朝同日而终。已经坐在火山口上的统治阶级更加穷奢极欲,沉迷于声色犬马;封建文人则堕入浅斟低酌,沉湎于醉生梦死;腐败导致腐朽,世风日下。打开吴则礼的诗笺,几乎充满灰色的基调,字里行间常常透出的是抑郁和愤懑,读之令人压抑,不忍卒篇。而诗人说,“莫去侬诗太愁绝,半世全凭毛颍脱”。其诗词虽说都是有感而发,但多与亲身际遇相关,只是囿于视野,较少关注民生疾苦,犯有封建文人的通病。今天,依据他的那些喋喋不休的感喟,仍然可以隐隐约约地追寻到他“平生客江湖,半世狎烟浪”的“履屐”痕迹。
早年的吴则礼也激扬文字,指点江山。虽然也做应景文章,粉饰太平,却自诩雄才大略,且胸怀大志,锐气逼人。先看所填《多丽·听新蝉》一词:
听新蝉,舜琴初弄清弦。伴薰风、匆匆佳气,锺□希世英贤。正芳蓂、更馀九荚,况强仕、犹待三年。笔下烟云,胸中岩壑,玉峰凛凛映人寒。公不见、清潭宝剑,九彩动星躔。浑疑是,风雷变化,落在人间。
驻东阳、清谭终日,种成桃李森然。向庭闱、彩衣有庆,更华萼、棠棣相鲜。骥足难留,牛刀暂屈,匪朝伊夕步花砖。自今往、掀天扶地,声迹寄凌烟。它时事,赤松共约,携手骖鸾。
再看《东风第一枝·经国谋猷》:
经国谋猷,补天气力,岳祗来佐兴运。王当华阙春融,共仰相门地峻。清台占象,见壁月、珠星明润。对一百五日风光,二十四番花信。
勋共德、继增篆鼎。今共古、问谁比并。广乐初出,层霄寿斝,旋颁紫叶,湘桃浓杏。映彩服、朱颜青鬓。看千岁,桀阁飞楼,燕赏太平光景。
又如《绛都春·韶华渐好》:
韶华渐好。报锦里又是,春风来早。昴宿降萧,崧岳生申符英表。三朝倖望人倾祷。寿与长城俱老。碧油红旆,高牙大纛一时荣耀。
矫矫。甘泉旧德,少年日,翰苑玉堂曾到。润饰帝谟,粉泽皇猷文章妙。主盟经济尊吾道。早晚促归岩庙。愿同海内苍生,伫看凤诏。
出为河东边关军事长官幕僚后,他填有不少边塞词。比起唐宋时期那些格调高昂、激动人心的同类题材作品,他的边塞词不缺苍劲悲怆,却少了慷慨激昂。《红楼慢·赠太守杨太尉》一词可能是他乍入河东军帐时填的:
声慑燕然,势压横山,镇西名重榆塞。干霄百雉朱阑下,极目长河如带。玉垒凉生过雨,帘卷晴岚凝黛。有城头、钟鼓连云,殷春雷天外。
长啸,畴昔驰边骑。听陇底鸣笳,风搴双旆。霜髯飞将曾百战,欲掳名王朝帝。锦带吴钩未解,谁识凭栏深意。空沙场,牧马萧萧晚无际。
上阙词有点“应景”的味道。而五律《晓角》则透露出了他“秀才从军”的真实感受,一开始就被一种莫名的失落之感所缠绕:
晓角催行鼓,儒生也据鞍。辕门天汉入,幕屋塞云蟠。
驰山一骑落,拔帜万人观。湖海鸥群老,空余子夏冠。
那时,他还能唱出“端知有奇语,大雪满弓刀”。很快,便因离愁而惆怅“胡笳征雁,陇云沙月”,开始厌倦那种孤苦的军帐生活了。《鹧鸪天·作赋丁年厌兔园》一词填于元祐丁卯(1087年),从军还不满一年:
作赋丁年厌兔园。紫微深锁九重关。花墩屡赐清闲燕,文石难忘咫尺颜。
烟外屐,水边山。纶巾羽扇五湖间。自怜季子貂裘敝,来与机云相对闲。
接下来便是怨“儒冠”,感到怀才不遇,有志难酬,因之借酒浇愁,寻乐遣闷,满纸无聊无奈。更叹“东风只遣横笳怨”,只得“对幽香堕蕊且消忧”,将“自许平生孤韵与秋期”。如《江楼令·晚眺》:
凭栏试觅红楼句。听考考、城头暮鼓。数骑翩翩度孤戍。尽雕弓白羽。
平生正被儒冠误。待闲看、将军射虎。朱槛潇潇过微雨。送斜阳西去。
如《减字木兰花·寄田不伐》:
星星素发。只有鸣笳楼上发。看舞胡姬。带得平安探骑归。
故人渐老。只与虎头论墨妙。怀抱难开。快遣披云一笑来。
“落日望长空,西风雁行起”。 “九年离别,梦里相逢端怕说……雁噭淮天如许长”。这些诗句已经充满了离愁别伤。《减字木兰花·淮天不断》写他常盼家书,望眼欲穿:
淮天不断。点缀南云秋几雁。白露沾衣。始是银屏梦觉时。
别离怀抱。消得镜中青鬓老。小字能无。烦寄平安一纸书。
在《赠王子和》中有这样一些诗句:“二年紫塞头,日日思都梁……走马脱辔头,搴旗向沙场……要听阿燕歌,颓然倚胡床。姮娥一笑粲,韵此九月凉。缅怀去从军,只影天一方。谁令投老梦,犹咤登太行……”还有“戍鼓已断肠,况乃有边歌”,“好在孤吟处……拚落醉魂中”等等。这样的日子大约熬了十年。《虞美人·泛舟东下》记下了他离开边关时的释怀:
从来强作游秦计。只有貂裘敝。休论范叔十年寒。看取星星种种、坐儒冠。
江湖旧日渔竿手。初把黄花酒。且凭洛水送归船。想见淮南秋尽、水如天。
多少年后,吴则礼还不愿谈及征西往事。尽管那时心境近乎消沉,还不至于颓废,还有“白头共论胜事,须偿五湖深愿”之志趣所在,还有点儿“盘马不甘青鬓老”的劲头。到了遭受元祐党争打击之后,他算看透了“政思横说与竖说,莫废本来微妙舌”,开始心灰意冷,对仕途彻底失望了。而且,对政论讳莫如深,“深藏世啼舌,浩歌看屋梁”;而且,他的唱和应酬也开始变得晦涩难读了。韩驹也论及他因遭贬谪,所以“诗人谓穷而乃工,盖流离顿挫有不得其平者”;所以“其诗峭拔不群,如《唐处厚邀同欧阳元老彭志南游金銮寺》等,苍凉悲慨”。
《予谪居荆南赋诗百余篇书为两轴丙戍夏泛舟归》及“三年窜逐去荆州”、“三年放逐臣,今复得归去”等诗句,印证了他被流放三年,于崇宁丙戍(1106年)遇赦归苏的遭际。想起那些“窜逐”的日子,他有感于杜甫的《百忧集》,写了《续百忧集行》,历诉心中的那些不堪回首的积郁和至痛:
少陵昨者百忧集,但言儿啼四壁空。羁臣即今百忧集,永痛母氏崩心胸。
畴昔罪臣投荆州,板舆惴惴那得留。老人端已怕劳事,况乃离别酸鼻头。
荆州破屋冷似铁,眼边种种那堪说。缚竹为瓦安得完,往往稀间过霜雪。
母氏癯然由暑热,喘卧十日遽死诀。至斯极矣其予乎,每辄念此骨欲折。
九重陛下仁如天,蓬赦却上沙市船。饱闻荆江西江恶,举家性命实可怜。
余生休论饭不足,今费君王岳祠禄。母氏弃吾如许时,殊方只有看云哭。
贺公吴语慎莫嫌,渠自山阴一茅屋。瘦妻稚子姑团栾,此叟堆灰未穷独。
可能就在这个时候,他动了归隐的的念头,而且开始与僧衲结缘。在宋代,许多诗人原本是信道的。他自号“北湖居士”。《北湖》就象一则宣言,清楚地表明了他隐居的心迹:
北湖真大痴,丑拙人共憎。宿昔有鼻孔,不穿牯牛绳。
亭亭僧伽塔,要以两脚登。折腰怕督邮,此事岂吾能。
据这一时期的诗句“嗟吾星星复种种,四十八年环堵梦”推算,这时的他已届天命。据“藜藿(粗劣饭菜)奚为便作魔,九年雷绕羁臣腹”等诗句,及《招李汉臣饮与汉臣别九年相视癯然各已翁矣》所说,他过这种隐居生活至少九年,已成老翁了,《仁老画梅》中还有“羁臣真耋耄”的句子。此时的他已经看破红尘。“此生吾知之,不过老病死”,“白首终成裹饭去,青灯更作曲肱眠”,但求“一丘端尽年”。至于功名,“半世儒冠今种种,端须指取鼻头回”,“乌帽有何好,青鞋绝世无”,“昨梦不堪说,白头无奈多”。至于做文章,“平生黄卷里,老罢白鸥边。莫作惊人语,深参饱睡禅”;“未办作诗论句法,且当贳酒消人忧”,“莫问铜钱恰三百,浇肠一斗与君谋”;“呼儿径买北神酒,浇我烂翻说诗口。莫教一片飞黄昏,唤取百舌来细论”。就是写了东西,发出的也常常是“北湖老矣不事事”,“盱眙城底淮声长”,“凭伏石槽三昧水,浴兹从昔无垢人”之类叹息,及“山南山北有幽啭,树底树头惟落英”,“黄鹂要是知人意,犹作他时求友声”之类落寞,偶尔也有“看取东风姹然笑,北湖老眼为渠开”之类的开心。虽然生活清贫,“饥肠知脱粟”,“食菜如食肉”,倒也安然,“半生藜糁只么过,铁作脊梁宜自强”,而少有那种落魄文人的顾影自怜。比如他的《元日》,就看不出是自嘲:
秃雪盈巾面欲黧,三间茅屋傍淮湄。北湖不道无炊米,也向衡门贴画鸡。
还有《元老见过因育新诗》:
西风动湖海,木落蓬户幽。稍回长者车,聊以消吾忧。
脱巾哦新诗,爽气凌高秋。萧然漂转余,文字慵雕锼。
老骥语尤壮,屹屹孰与俦。一笑曾莫逆,未觉悲淹留。
岁晚余粳稻,呼儿具肴羞。蔬畦绿可撷,浊酒供献酬。
平生山林姿,绝意宫锦裘。黄鸡忽登俎,岂羡烹全牛。
念昔佐帷幄,饮酣佩吴钩。沧波会入手,此事非人谋。
羲和驱白日,疾游无停辀。散发倚前槛,江天云自愁。
后来的诗作常见“手中楞严经,咀嚼真有味”,“更弹醉翁操,洗吾蒲团昏”,“蒲图禅板记前身”、“是身久付一蒲团”之类句子。吃斋念经可能是从《坐睡》开始的:
白灰如雪麒麟红,一老已打斋时钟。衲子未来且坐睡,蒲团与我作新冬。
《晚步》可以看出他的隐居生活还是清静的:
暮林带斜日,隐隐闻疏钟。息惫有孤石,扶衰怜短筇。
垂杨暖自绿,春事老浑慵。正念余影独,忽与幽鸟逢。
还有《晚过元老》:
煮茗月才上,观棋兴未央。纶巾堕清夜,羽扇委初凉。
玉露飞莲沼,银河带草堂。聊凭明净几,那觉是他乡。
吴则礼的品梅、品菊、品茶爱好常常入诗入词,而且往往“不待思虑而工,不待雕琢而丽”,肆口成句,烩炙人口。如咏梅,“春催江上红梅发,雪唤淮南青子来”,“为有丛筠傍流水,故教疏影作横枝”;“生憎长红宛浅白,只有疏影连暗香”,“凭君料理玉妃面,快作酒红生晕时”;“赠君春色腊寒中,君留取,长伴脸边红”,“付与人间桃李,年年管领春风”……还有咏李“玉妃春行不落寞,授馆独有青玻璃。是身未办堕杂染,高自标致真希奇”;咏松“春不加荣寒不悴”……都会让人由诗品联想到人品。而咏菊则多为悲秋:“山径作许好,寒花浑欲黄”,“黄花窈窕且经眼,白发萧条初映冠”;“黄华手自栽,开花忽无数。朔风吹寒云,色映茅檐暮。起立伫幽香,泥衣有零露。旋移霜中花,娱此覉旅人”;“采采东篱花,其香何扬扬”,“莫嗔宿昔爱霜菊,可是平生怕督邮”……至于品茶,其格调更是高雅,因为他平日饮茶、瀹茶都极为讲究,算得上行家里手,如“年年御焙试春风,白玉宫人折绛封”,“宣和日试龙焙香,独以胜韵媚君王”;“底物堪浇块磊胸,即今斗焙惟高峰”,“要煎淮水作蟹眼”,“问取老师三昧舌”之类句子充斥诗笺,也是一种闲情逸致。《戏嘲壁上画轴》就道出了诗人此时此刻的心境:
寒林淡墨人争看,对面奇峰孰会心。可是世人谁识假,只缘清景少人寻。
《王持中读余近诗跋以五绝因次其韵》(七绝)五首,可以看作晚年的诗人对自己为人为文态度的一个总括性自述,也算声明。依序如次:
一钱无有但觅句,百事不闻知读书。投荒归来老将死,要听孤猿聊荷锄。
摩挲饱腹看飞鸿,脱屐海门篷底风。君方著足登饭颗,嗟吾老矣无由同。
吾句如许一生过,君诗政应万人传。但言寒温置余语,可是从来子敬贤。
覉臣未觉诗无敌,老境谁言思不群。自有阿持提律令,且看山衲度江云。
秃发敢言文字工,半生端在覉旅中。君诗底物似妙丽,堕蕊起舞春蒙蒙。
吴则礼游历过不少地方。有一首《永城道中》,不知是不是回故里:
聊挟儒生书,更打衲子包。五斗亦何直,老夫今二毛。
道边霜鬓翁,煮茗浇我劳。大笑陶渊明,罢官缘折腰。
奴辈不解事,叹息腹屡枵。归来买大甑,炊饭谢汝曹。
《闻莺》应是吴则礼重被起用为知州,结束隐居生活时写的:
长堤一知一百里,榆荚杨花照眼明。十载疫荒真作梦,却凭乌几听莺鸣。
写这首《田不伐玉磬歌》时,应该离靖康之难不远了:
田侯玉磬何瑰奇,吴子见之俄朵颐。宣王石鼓气忽丧,摩挲篆刻还嗟咨。
作止休论惟柷敔,曾窥两阶舞干羽。常临罍洗荐清庙,获迩天球亲簋簠。
缅怀戛击良匪遥,少师汝曹疑可招。老儒讵复知肉味,惝怳便欲闻箫韶。
正声初淫器益论,九州渐渐婴兵戈。鬼神愤忱莫得秘,直恐世上遭诋诃。
田侯悯我形影孤,明眼常云绝代无。是事宁殊纳衣底,启齿须逢袒臂胡。
即今陛下圣且仁,律品从来恶夺伦。克谐八音有夔在,独惊尧颡如高辛。
人间讵睹荆山璞,碔砆难言合雕琢。凭君持入古银台,似说太常修雅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