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湖北吴氏网 >> 文章资讯 >> 吴氏文史 >> 文史研究 >> 正文
吴先辉:吴文化的重要概念
作者:吴先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4/11         ★★★
 

吴文化的重要概念

 

这里谈述本人对吴文化几个重要概念的理解。与诸君交流,以期抛砖引玉。

这几个重要概念,也是我们在学习研究吴文化中最常见的基本词汇。故此,明确这些基本词汇的概念范畴,尤显必要。把所感知的事物的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对这些基本词汇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到确切的界定,是本文之旨。

一、吴文化的品格

    吴文化归结起来具有如下文化品格:

        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 

        兼收并蓄  经世致用 

        崇文重教  道济天下

     吴文化的根基与核心是泰伯精神,这是她的重要内涵。因为泰伯是吴地公认的人文始祖,是泰伯精神的引领促进了吴地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创造了历史上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二、吴氏文化

    吴氏文化,毫无疑义是表达吴氏家族的文化。

氏族,是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共同体。氏族文化,更多的是精神文化,但也包含物质文化中的某些具有氏族特征(特色)的东西。氏族文化一般是指以家族的存在与活动为基础,以家族的认同与强化为特征,注重家族延续与和谐并强调个人服从整体的文化系统。包括宗法、族规、家训等相关行为规范,祭祖活动等相关仪轨(礼法规矩),族徽、族歌、宗祠,还有氏族图腾、氏族忌讳、氏族崇拜,…… 等相关标志物和物质载体。崇宗敬祖,弘扬祖德,敦亲睦族,凸显家族的气质风貌、优秀传统等精神特性。氏族文化是一个氏族的精神家园,灵魂归宿。她能促进家族的团结,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是大家心理上的依靠。这就意味着家族文化不单单是指一个好的文化气氛,更是精神上的支撑力量。然而历史是前进的,用现代文明的眼光来看,过去有些氏族文化也带有一些腐朽落后的东西,这正是我们倡导与时俱进的原因所在。因此,我们必须站在人类文明价值的境界,去汲取今天氏族文化中仍然应当坚持的价值理念。

    吴氏文化的源头始于泰伯,那么泰伯以降三千多年的历史时空,其世世代代吴氏族人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就是吴氏文化。它包含农耕文化、建筑文化、军事文化、科学精神、工商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兼收并蓄、经世致用、崇文重教、孝友和爱,诚信务实等历史积累和思想资源。

    泰伯的人生是践行孝父友弟、诚挚守信、谦和忍让、自强不息的光辉人生,孝友、诚信、谦让、自强,是至德精神的内涵,是泰伯留给吴氏家族的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她也影响着整个社会。毫无疑问,泰伯的这些建树就是吴氏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列祖列宗世代相传的吴氏家风。这些核心内容就是“至德精神”的表达,是永不过时历久弥新的文明价值。

三、至德精神

“至德”是道德评判,“至德精神”用较详细的文字来阐述就是:最有道德的精神品格。由此可知“至德精神”属于精神文化。“泰伯文化”和“至德精神”其核心内涵是基本相同的。但从总体内涵来讲,“泰伯文化”宽泛些。从这一维度出发,应该说:“泰伯文化”是母,“至德精神”是子。“泰伯文化”丰富多元,“至德精神”核心主题。

 

    至德精神的内涵

    要比较清楚地了解至德精神的内涵,我们必须回归到历史的场景,去追问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称泰伯“至德”的源头是在哪里?

    这个问题对于具有吴文化常识的人都是清楚的:它源于孔子之言: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二是孔子言泰伯“至德”的根据是什么?

    这个问题也很清楚,就是“三以天下让”,尚无其他方面的关联。

    三是为什么孔子仅仅凭着“三以天下让”的行为,就可以评判为“至德”?

    因为“让天下”是六合之内最大的“让”,最崇高的“让”。这样的道德行为是极为高尚、极为伟大的表现。故此,孔子赞之为“至德”。

    “三让王位”,这充分表达了泰伯其让心之诚,其让心之坚。其让的思想基础是遵从父意,成全父愿,这就是“孝”的重要品格。

    这些因果逻辑链条明白而简单,没有更多的因素纠结,没有更多的事件介入。

    正在于此,所以说“至德精神”在其内涵上核心主题。

    但是,在阐述“至德精神”的时候,我们凭着泰伯“让”的思想基础,“让”后的奔吴,与泰伯入吴后“纹身断发”“千家拥戴”和修筑伯渎河、实现经济繁荣等一系列史实,以理性的思维和逻辑的手段去获取事物的必然,去追寻历史的原型。

“三让王位”,我们可以感悟到泰伯的谦让品格。

    从他为顺从父意而让位于弟,可知其孝友的思想情怀。

    从他为融入荊蛮而纹身断发,可知其诚信的品格。

    从千里奔吴开拓梅里的实践,去追寻其思想基础,就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

这些都是从泰伯人生的历史事实中找到的思想资源。这些泰伯思想资源的获取,是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以逻辑为手段,秉持理性判断的原则所获得的。我们所获得的这些成果与泰伯的人生实践是相统一的,这种探究的方式方法是符合学术规范的。对泰伯的人生实践进行总结、以哲学的思辨将其上升到理论层面,形成完整的、科学的、符合原生态的泰伯思想文化,这就是以“孝友、诚信、谦让、自强”为内容的至德精神。

 广义的孝友是敬祖爱宗、团结四海吴氏。
  诚信的更高境界,就是踏踏实实地为宗亲做事。
  谦让的另一面就是奉献,出钱出力花时间,为吴氏家族事业牺牲自己的利益。(谦让与奉献同一逻辑系统)
  自强就是开拓进取、行健不息、勇于拼搏、勇于担当。 

然而,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仁义礼智信”的主旨与其表达形式,都可以在“孝友、诚信、谦让、自强”的道德表现中找到“仁义礼智信”的内在元素。 

吴文化的核心价值“至德精神”是光耀千秋的优秀文化,其“孝友、诚信、谦让、自强”的精神追求,永远是社会和谐、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的思想基础和行为规范

   “至德精神”,我们把它说成是“至德文化”也决非是错,在贯彻到实践层面是一样的东西,都是要落实同样的一种理念。但在文字表达上表述为“弘扬泰伯文化,传承至德文化”就不合修辞习惯,所以调整为:“弘扬泰伯文化,传承至德神精”。

    再往下分析:“泰伯文化”与“至德精神”原本是一个主体,而不是分裂的两个主体。也就是说“泰伯文化”包含着“至德精神”,这样的表述等于对“至德精神”的重说。但是为什么要重说?本人认为最重要的是:“至德”是孔子给的殊荣,具有金字招牌的效应,百姓均认可之。除此原因之处,就显得累赘与多余。

文中说“至德文化”与“至德精神”在我们多数时候的运用中,是不存在本质区别的;但决不是说“精神”与“文化”毫无区别。从广义上讲,它们是同一个主体;从狭义上讲,文化是行为方式,精神是思维方式,它属于思想层面。

四、泰伯文化

    1泰伯的人生实践

    泰伯的人生实践就是泰伯文化的母体,就是对其人生进行理论总结的依据。这里,我们为泰伯的人生实践作一个核心的归纳:

    三让王位,是谦让不争的道德基石;(谦和忍让)

    衡山采药,是孝父友弟的真诚动因;(孝父友弟)

    勾吴拥戴,是诚信不欺的千秋明证;(诚挚守信)

    开拓梅里,是自强不息的丰硕成果。(自强不息)

    这些都是几千年来各类史书典籍均有记载的历史事实。这些总结,就是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所作出的合符逻辑的理论归纳。

    泰伯奔吴之后的筑吴城、立文台、开伯渎、兴稻作、唱吴歌,…… 等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和文化改革实践,都是泰伯人生的伟大贡献;这也是其被吴地人称之为人文始祖的理由所在。

 

    2泰伯文化与吴文化的关系

    从完整、准确地表述来讲:泰伯文化是吴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核心价值,是驱动吴文化走向全面发展,走向成熟,走向辉煌,成为江南文化的风骨乃至影响中原的核心文化。本人认为,这是在阐述泰伯文化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宏观把握。这样的观点是符合逻辑的,也是符合历史事实不存在偏颇的;因为泰伯是吴文化区域公认的人文始祖。

    

     3泰伯文化与至德精神的关系 

    前面或许讲到与下面相似的内容,但作出如下的基本界别还是必要的。

从其内涵的来源、范围、实质、相互关系谈述如下观点:

     泰伯文化的总体内涵

   “泰伯文化”的概念范围就是:泰伯的精神财富。

    从层次与地位上讲:“泰伯文化”的核心内容(核心价值)就是“至德精神”。孝父友弟、诚挚守信、谦和忍让、自强不息(孝友、诚信、谦让、自强)这就是至德精神的内涵。然而至德精神的内涵就是泰伯文化的核心价值。而“兼收并蓄、经世致用 、崇文重教、道济天下”,就是“泰伯文化”的外围。总起来讲:孝父友弟、诚挚守信、谦和忍让、自强不息、兼收并蓄、经世致用 、崇文重教、创新致远、道济天下,就是“泰伯精神”的总体内涵。

    我们吴氏族人,应该理直气壮地表达:“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至德精神。这样的表述是千秋万代都能站得住脚的。理论就是人们前进的指南。在理论上没有清楚的、准确的、完整的表达,使大家都明确起来,谈泰伯文化、论至德精神就显得虚无、苍白。然而,也要避免捕风捉影、自圆其说、牵强附会等没有历史依据、不合历史事实、历史逻辑的臆断以及理论上、逻辑上的混乱与重复等现象。赞美祖先,既要虔诚、热情,又要实事求是。所谓“有美不扬是没祖,无美而称是诬祖。”这既是诚信的要求亦是实事求是科学态度。

    只有符合历史事实,才能得到知识界认可,人们也会因此而公道地说:吴氏搞的这些都有根有底、符合历史事实,不虚伪、不牵强,很实在。

    有了这些,才能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可,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更为重要的是得到子孙后代的遵循与践行,成为能够行之久远的文化成果!

五、吴文化的延伸与传播

    1、文化的传播功能

    文化的传播功能是异常强大的。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文化有着传递思想感情、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科学技术知识以及文学艺术等文化信息的功能。文化的传播功能与文化的记录功能、认知功能紧密相联,把文明的火种撒向四面八方。文化传播与人类如影随形,不可分割。文化传播和交流是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如果没有文化传播。任何文化都不会葆有生机和活力,最后都将消亡。

2、吴文化的传播途径与方式

这一议题应该说不同的历史时代、历史环境,其传播途径与方式迥异。大体上讲,人口的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历史时段上讲,古代因自然灾害而迁移的情况偏多。近代以自然灾害、战争、疾病、朝庭推行等因素为主。现代因建设而迁移、改变谋生区域而迁移为长,自然灾害迁移为次。如因建三峡电站的大迁移,再如打工、经商、求学、工作、婚姻等因素的迁移为常态化。

    中国历史上无数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对于中国人口分布状况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它在客观上大大促进了中国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交流。

人的迁徙,就是文化的迁徙。因为人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基于这样的事实去追踪吴文化的传播状况,就有了更为清晰的动态视野。

吴文化区域的人口迁出、迁入,历史以来可谓多矣。单就吴氏而言,国内近三千万吴氏,遍布于各省、市县乡镇;加上吴文化区域的其他氏族,更是毋庸待言。从总体上讲,凡吴氏(除占比例很小的少数民族吴氏外)不仅都源于吴文化区,而且还是源于吴文化的人文始祖——泰伯。泰伯的后人不管如何播迁,吴文化的基因都渗透其血脉;即使迁徙于千里之外, 他们从精神到物质(身体)都是吴文化的产物。当然也会感染一些异质文化,这种感染是相互性的;这就是说:吴文化与异质文化的感染是双项的,这样的态势又是吴文化不断传播的过程。这种现象从数学概念上讲,吴文化非但没有减少,而是在增加。

    再如,天下吴氏都追思泰伯,都以吴文化之魂——泰伯文化作为自己的文化追求;以吴文化之基石——至德精神作为自己的道德准则,作为世世代代必须传承的家风。然而吴文化的灵魂泰伯文化、至德精神也是吴文化区域人民的共同信仰;这正是他们以泰伯为人文始祖的原因所在。站在这样的历史事实面前,可以说吴文化的种子已播撒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吴文化已历三千余年,她在不断地更新发展与时俱进。然而,其文化核心价值“泰伯文化”“至德精神”的基本原则始终没有变,她依然是今天弘扬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厦门市吴文化研究会 吴先辉

     二0一八年四月十日

文章录入:吴小艾    责任编辑:吴小艾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内容评论标签修改:

    剩余字数:25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宗亲登录 | 宗亲注册 | 邮件投稿 | 在线投稿 | 管理登录 | 

     

    湖北吴氏网版权所有©2014-2022   网站顾问:吴志刚  站长:吴荣祥 副站长:吴福军 吴良恕  责任编辑:吴新国 吴小艾 吴铭 吴文华

    湖北吴氏QQ群:湖北吴氏文化研究群:165422137 湖北吴氏联谊群:127166428 湖北吴氏宗谱编委会群:29822624

    声明:湖北吴氏网为公益性民间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属作者及本站所有!转载须注明作者及出处,且不得作为商业用途!转载文章若有侵权,请告知,本站会24小时内删除!

    粤ICP备191391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