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湖北吴氏网 >> 文章资讯 >> 吴氏文史 >> 文史研究 >> 正文
左台吴氏在湖北省的分布简述
作者:吴忠强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4/13         ★★★

左台吴氏在湖北省的分布简述

吴忠强(荣祥)

    吴少微,字仲材,号遂谷。唐代新安(今安徽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一带)人,著名文学家,武周长安中擢进士第,授晋阳尉,累官至左台监察御史。吴少微晚年移居休宁石舌山(今称凤凰山),卒葬休宁北郭外老柏墩,生三子,长子吴隆术、次子吴巩、幼子吴筠。吴隆术之后迁湖北黄梅,吴筠后裔迁居四川,吴巩世居休宁,后裔子孙繁衍生息,再播迁至新安各处,后世奉吴少微为始祖,以左台监察御史官职为名,世称左台吴氏。

    左台吴氏是吴姓宗族中发展颇为兴盛的一支,枝繁叶茂。据清朝乾隆三十年(1765年)《左台吴氏大宗谱》的记载,吴少微次子吴巩一支在新安的后裔就达七十余支,总支为五大派,分别为莲塘派、金竺派、石岭派、城门派、丰溪派,其宗族发展之繁盛由此可见。新安是左台吴氏分布的重要地区,吴姓人丁极为兴旺。据《左台吴氏大宗谱》的记载,新安的吴姓中,奉吴少微为始祖的左台吴氏占了九成。

    因族繁人多分迁,乱世兵燹逃难、政府强制移民以及为官异地任职、求学经商他乡居留等原因。在不同时期,左台吴氏部分后裔又由新安外迁到各省,湖北、江苏、江西、浙江、湖南、山东、东北、河北、贵州、港澳台及世界等地均有左台吴氏后裔分布。据不完全统计,左台吴氏现有人口近三百万。

    由于地理位置及历史原因,由唐至今,迁入湖北的左台吴氏支裔,在湖北吴姓中的占有很大比例。吴氏在湖北省的分布主要有良材系、少微系、璋公系、宗臣系、宣公系、世伟系伯美支等几大支系,除良材系后裔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外,其次就属左台吴氏少微系。

    少微公长子隆术公就由唐时就迁入到湖北黄梅考田山,可惜的是由于族谱及相关资料欠缺,没能查找到隆术公后裔在湖北的分布情况。少微公次子巩公之后的莲塘派、金竺派、石岭派、城门派、丰溪派五大派后裔,也在不同时期迁入湖北,尤其是在元末明初这段时间,因战乱,政府强制性移民,大批移民由江西迁入湖北麻城一带(今天的麻城、孝感、红安一带),再辗转迁至各地,而移民中的吴姓很多就是早前迁入江西的左台支裔,也有一部分吴姓是因在湖北出任官职,从安徽或江西落籍于湖北的少微公后裔。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构成今天湖北吴氏大家庭中重大的组成部分。据各地《吴氏族谱》,此段时期迁入湖北,或经湖北麻城孝感乡一带中转迁至湖北其它县市的少微公后裔,在湖北省的分布,主要有如下几支:

一,江汉原礼公,政公,忠公、愿公支系,出自左台吴氏金竺派,少微11世琇公迁金竺,生五子,长子依详迁乾滩、次子依拱迁富寮、三子依迁徙吴村、四子依舒迁稍云吴田、五子依牵迁商山,依牵生子明、子志,长子子明为商山支祖,越9世到载公(少微22世),载公生錤、镐、鉴、铉四子,次子镐公生资海,资海生原礼、原义、原信三子,为少微25世。长子原礼公元末迁天门,为天门陆羽祖。载公三子鉴公生资洤,资洤生宥、密二子,密公生政公,政公为少微26世,迁沔阳,为沔阳始祖。载公幼子铉公生资深,资深公长孙忠公(少微26世)迁天门吴垸元末避乱辗转于明初落籍金鸡园(今天门市石河吴垸),另有与忠公相隔七代的同宗兄弟愿公同迁天门吴垸,忠公、愿公为天门吴垸支祖。忠公之后为东房,后裔分六房,愿公之后为西房,与忠公六房共称吴垸七房。原礼公、政公、忠公、愿公之后又各有分支,后世主要分布于湖北天门、沔阳、汉川、监利、应城等地,据估算后裔达8万之多;

二,随州汝(尔)阳公支系,出自左台吴氏石岭派,少微公曾孙瑀公迁石岭,再五传至伊公,伊公之后为石岭派伊公后十世守节,生八子:霓、霖、霏、需、露、云、霞、震,次子霖公迁南昌,生子克祥,克祥生二子子汝(尔)佑、汝(尔)阳,为少微公22世。因元末红巾之乱,汝(尔)佑、汝(尔)阳二公由江西南昌迁麻城,汝(尔)阳公生子二之魁、守魁,迁随州。之魁、守魁各生四子,分为八族迁居随州各处,尊汝(尔)阳公为始迁祖,明清以来,共立有一百二十九庄。后世主要分布于随州、广水、安陆、应城、京山等处;

三,楚北珊玉、仲玉公支系,和随州汝阳公支系近支,同样出自左台吴氏石岭派,始迁祖珊玉、仲玉为汝阳公堂兄弟,少微20世守节第七子霞公,迁江右吉安府吉水县彭城里长松保,生克选、克达,克达生四子,长瑰玉、次琼玉、三珊玉、四仲玉,为少微公22世。时元季红巾变乱,瑰、琼二公失散,珊玉、仲玉二公避乱于饶州府乐平县城前石头街,后辗转至湖广汉阳府汉川县泥湖埠,开垦楚屯落籍。珊玉公生五子长允义、次允仁、三允礼、四允智、五允信,分五房,后世主要分布于湖北汉川以及石首、当阳、监利,湖南南县、华容等地。仲玉公之后主要分布于湖北应城、天门等地;

四,监利天福公支系,因老谱遗失,1980年所修《江汉联宗谱》,天福公支系以上世系比较混乱,先由莲塘派世系再转接入城门派世系,另少微公至天福公相隔达41代,平均16.65年一代人,明显不可能。天福公支系出自左台吴氏无疑,但到底出自莲塘派还是城门派以及少微公至天福公世次问题,尚待考证。天福公元末避红巾军乱落籍麻城,生启泰、启春、启贤、启箴四子,启泰迁湖南,启春、启贤、启箴之后迁监利,后世主要分布于湖北监利、洪湖、石首、江陵、潜江、宜城、建始等地;

五,万七公支系,又称红安东吴、槽门吴。出自左台吴氏城门派,少微第8世道悦生子昺,为城门派始祖,昺公后11世延寿生元佑、富佑、庆佑,庆佑生千四、千六、千七,千六之幼子吴万七,为少微25世,原籍江西抚州府临江县,元末官楚,官至大司马,卒于官,明太祖亲敕武德将军,赐葬黄陂白龙山,后世居楚。吴万七一传长一,再传荣一、荣二、荣三、荣四,分四房,荣一、荣二居黄安,荣三、荣四居黄陂,形成四大分支,又分衍无数小支,子孙主要分布于湖北省的黄陂、红安、大悟、麻城、蕲春、监利、随州等地,以及江西省德安、庐山,河南省新县、光山、罗山、南阳、桐柏、商城、固始,贵州省遵义,陕西省北河等地。至今下传三十余代,现有十三万余人(含女丁)

六,滠源重四公支系,为万七公近支,也出自左台吴氏城门派,少微第22世延寿生元佑、富佑、庆佑,富佑生千一、千二、五一,五一生七一,七一生八二,八二生九二、九八,九八生重二、重四、重五、重六。少微28世重四公由江西临川迁徙到湖广黄陂县滠源乡祁家畈,自明嘉靖黄安立县后划归黄安。为迁滠源始祖。因红安吴氏有几大支系,滠源位于城西,又称西吴。滠水吴氏自重四公起,繁衍至今约26代。据七修时统计滠水支有近三万人。后裔遍布天下,主要分布在鄂东红安、黄陂,安徽,河南,江西,浙江等地。

七,陡山荣公支系,陡山又称红安南吴,出自左台吴氏莲塘派,少微第13世团公始迁临溪,团公后4世镇公迁后岭,生五子滔、淙、浩、潜、渊,渊为迁汉洞支祖,渊后8荣公(少微26世),原籍江西抚州崇仁,南宋末年官黄州通判,定居黄冈中和里(今为红安县八里镇陡山一带),为陡山始迁祖,后世分为旧分居、斗分居、篆分居、金分居、石分居。后裔主要分布于红安八里镇、高桥镇、永河镇、觅儿寺镇、高桥镇、县城一带及周边县市,至清末宣统元年(1909年),其后裔发展到两万余人。

八,红安城北胡及板仓吴兰芳公支系,出自左台吴氏莲塘派,少微第13世团公始迁临溪,团公后4世镇公迁后岭,生五子滔、淙、浩、潜、渊,二子淙为迁歙县溪南始祖,淙公后13福得生兰芳、桂芳(少微30世),兰芳明洪武初年以武职奉朝命镇抚湖广,后携家小由江西饶州迁麻城太仙乡,开土垦荒建立长兴村(即今县城北门外胡家塆),吴兰芳生三子琼、玘、发,次子玘公生五子岩护、岩谧,岩端、岩诫、岩禄,岩护生天佑、天训、天祥、天德、天锡五子(少微33世)。长子吴天佑,守祖业世居长兴村,吴天佑生四子吴伯玺、吴伯鼎、吴伯爵、吴伯禄,谱称老四房。老四房后又分七分房。传至第五代,族长吴自周因助黄安第四任知县应存初修建县衙,献田捐资筑土培城,迁居徙塚有功,受地方衙官呈请明皇隆庆帝赐姓,后改为姓。后世子孙逐以“胡”为姓,尊吴天佑为城北胡姓一世祖。子孙主要分布于城北胡家塆,今县城北门岗、大路边、小北街、县城西北佛塔山、高桥河、七里镇一带,以及河南新县的箭厂河乡、新集镇、代咀乡等地;吴兰芳三子吴天详,迁居红安县东板仓塆(今永河镇板仓吴家塆)。为板仓吴始迁祖,板仓吴姓的衍播情况是,以永河板仓塆为中心,渐向八里中和的东西北几个村庄,高桥镇东部几个村庄延播。亦有少数迁徙四川,河南光山、新县等地。

    以上为左台吴氏后裔在湖北主要八大分支分布情况简介,地理位置上来说分为两大区域,原礼公、全公、忠公支系,汝(尔)阳公支系,珊玉、仲玉公支系,天福公支系,主要分布于湖北省的江汉平原、楚北一带;万七公支系,重四公支系,荣公支系以及兰芳公支系主要分布于鄂东一带。

 

     除以上八大分支有族谱留存,世系完整外,尚有部分不同时期迁入湖北的少微系其它分支,据安徽各地吴氏族谱,左台吴氏很多支系均有后裔迁入湖北的记载,仅莲塘派临溪团公支下少微30世至33世间就有25人迁入湖广大冶、通山一带的记录。而此部分迁入湖北的左台吴氏后裔,必然存在有大量后人,甚至发展为大族。湖北及其他地方都存在有很多始迁祖自江右或麻城迁出的无上源谱,原因是迁出时,受条件限制,没有携带族谱,或族谱损毁,或因时局、交通以及资金等问题未能及时续谱及联宗,导致上源世系资料缺失,到有能力修谱时,只能以始迁祖为一世祖开始记载。而此部分吴姓中,也应该有一部分和以上迁入湖北的各支左台吴氏后裔有关联。因族谱资料欠缺,无法查证对接上源世系,目前还没能查找到此部分在湖北的分布情况。其中一部分也有可能在湖北的发展中,已经并入到其他吴氏支系。针对此部分,昌明盛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交通的便利,宗亲间通过加强交流和联谊,收集整理相关谱牒资料,加以甄别考证,也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去伪存真、探根究源,湖北日后会挖掘整理出更多的左台吴氏分支。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内容评论标签修改:

    剩余字数:25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宗亲登录 | 宗亲注册 | 邮件投稿 | 在线投稿 | 管理登录 | 

     

    湖北吴氏网版权所有©2014-2022   网站顾问:吴志刚  站长:吴荣祥 副站长:吴福军 吴良恕  责任编辑:吴新国 吴小艾 吴铭 吴文华

    湖北吴氏QQ群:湖北吴氏文化研究群:165422137 湖北吴氏联谊群:127166428 湖北吴氏宗谱编委会群:29822624

    声明:湖北吴氏网为公益性民间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属作者及本站所有!转载须注明作者及出处,且不得作为商业用途!转载文章若有侵权,请告知,本站会24小时内删除!

    粤ICP备191391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