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繁体中文
您现在的位置: 湖北吴氏网 >> 文章资讯 >> 吴氏文史 >> 历史渊源 >> 正文
儒学世家祖先吴伯通考略
作者:吴开佺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4/4     ★★★

天寿公入川第五代云贵按察使吴伯通像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青莲村七组与长路村七组,目前还能看到有一条石板路,在以前交通不发达的时代,这里是现在广安区白市、白马、白云经这条路到观阁到广安的一条主要官道,也是一条重要的商道。
在青莲村七组现在还能看到一个养猪场的地方,之前是个学校,学校之前这里是广安州志记载的青莲庵,同时记载了青莲庵前身实际上是明代云贵按察使吴伯通的故居。
   就在白市到观阁的石板路旁长路村七组的地方,当第人告诉我们这里就是夫子坟,经核实就是州志记载的吴伯通墓地。
   关于青莲庵在广安州志中记载比较多,青莲菴:内供铜佛二尊高三尺许。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沈姓捐置。康熙已卯(1699)知州刘德纯书,澄潭印月,知州王廷举书,儒释增辉。二额外有古钟一口,亦万历三十八年三月五日置。相传为吴伯通故宅。今供伯通之神主。
   据宣统《广安州新志》载,青莲“寺本伯通故宅,今供有神位,题曰‘明赐进士云贵按察使石谷公伯通之神主’”可见,到清末青莲寺(庙宇六十年代才拆迁)中仍供奉盼著吴伯通的神位,并保存著康熙时知州王廷举青莲寺题写的“儒释增辉”匾额。
   弘治十六年(1503年12月28日)葬于青莲寺旁的吴氏家族墓园(当地现在人称夫子墓,相传有48座夫子墓)。到清末,其墓尚存,“墓外有石碑、石狮、石羊、石鸭,茔制宏大,墓门作阖形,碑在墓前”。
   在公元1351年到1368年,吴伯通的先祖吴天寿(入川第一代)因战乱的原因,逃离湖北定居现在的四川省广  安市前锋区观阁镇青莲村七组。吴氏家谱记载和广安州志记载均指向这里,志书上是广安州龙溪里,吴氏族谱记载广安州北八十里鹄山。
   吴天寿从湖北入川到底来自哪里?广安州志和吴氏家谱都说来自湖北武昌之通城,但吴伯通在写父亲吴辅墓志铭时,又明确表示其先祖来自兴国州通山县。
   不管通城县还是通城县,在湖北之前又到底来自哪里?

在吴伯通留存24万字的《石谷达意稿》作品中没有相关记载。反而在《通山县志》中有相关记载,但也不是很明确。《通山县志》把通山作为了吴伯通先祖之前生活的地方。这应归结于吴伯通遇到通山的吴原聪写的一首诗《遇吴原聪怀十詠堂诗寄通山》。 


江南画处是通羊,  一百年来是我乡。

 邂逅多君询往事, 缅怀远祖热衷肠。

 世家感託双迁里, 风物遥憐十咏堂。

 未得披襟访邱垄, 临岐回首意何长。


   “双迁里”在现在通山县洪港镇。通羊是通山城关镇。邱垄即祖坟。  吴原聪曾任山东济宁知县,被朝庭封为奉直大夫,从五品官员,后复任云南嵩明府知府时,吴伯通也在云南任按察使。两人遇见写了上面诗。两人谈到各自先祖,在得知情况后,诗中表达了通山是吴伯通一百多年先祖吴天寿入川前的故乡,羡慕吴原聪世家为双迁里(通山县洪港镇)吴氏。再查《通山县志》,诗中怀念咏十詠堂就是双溪口吴季札庙,这里的十詠堂就是吴伯通诗中的十詠堂。诗中同时表达了吴伯通未曾祭祖的遗憾。这与吴伯通在《石谷达意稿》中给父亲吴辅写的墓志铭明确表示其先本来自兴国州通山县一致。四川广安吴氏家谱记载我族来自湖北武昌府之通城。笔者也查了通城和通山县志,两地在历史上并未有交集,从寻根问祖的基本原则来看:吴天寿从湖北入川,从入四川已一百余年的吴伯通掌握的家族历史的真实性与现在近五百年手中的家谱,吴伯通说的离真实情况近一些,诗中认定通山是吴伯通的故乡。而吴氏在吴伯通孙字辈因广安的姚黄之乱,逃离广安到贵州遵义和陕西西乡县达一百余年,其家谱传承也是吴天寿入川两百多年后的事了,到现在为止,之前的吴氏后人也可能未曾读过《石谷达意稿》,家谱记载我族来自湖北之通城存疑应有一定道理。
   上面分析没有解决吴天寿来四川前更远的世系问题。有限的信息知道朱熹的高第第子,吴氏家谱和广安州志都记载有吴天寿与朱熹的高第第子的关系,可以排除的是吴天寿肯定不是朱熹的高第第子。因为吴天寿生活的时代为1351年到1368年的元末,而朱熹生活在1200年前。吴伯通的学生明代祭酒王攒在《吴石谷先生神道碑并叙》中;“先生讳伯通,字原明,其先居湖广之通城。有曰必大者,为晦翁(朱熹)高第(名列前茅)弟子”。这句话比吴氏家谱说法科学合理,有一个必大的是晦翁(朱熹)高第(名列前茅)弟子。必大就是吴必大,吴必大(tài,“太”少一点避宋太祖讳,生卒1146年-1197年),谱名吴尧泰,字伯丰,号存斋,以父荫出为江西饶州(今上饶)司户、吉水(今吉安)县丞;曾为上属谏指朱子“伪学”,辞官归里。吴必大是朱熹的高第第子。吴必大是朱熹最为倚重的弟子,是学术活动最为得心应手的助手搭档和研究方面最为志同道合的文友之一。吴必大是朱熹期许至高、瞩望至深的弟子。
   据《兴国州志》记载:吴必大墓载州中吴氏谱载之上双迁里人。父亲吴彦虁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历任江宁县尉、武宁县令。有资料显示吴必太的父亲是在江西上饶、吉安当官。没有资料显示,我支与吴必大有直接关联,但与儒家世家有必然联系。
  从吴氏族谱来看,显示从泰伯开始到现在完整的世系老谱目前我还没有看到,只能从了解的信息中知道,汉石脑吴氏可以确信是吴天寿后裔,可以印证的是东岳马坝吴氏也是吴天寿后裔。汉石脑吴氏族谱记载泰伯封吴,斯姓皆苗裔,观余行书堂曰:在在江西秋县,不知相传几代到吴璋,到贵州洪观了。马坝吴氏族谱记载粤稽(查考)我族,自泰伯绍封之后,原籍豫章(江西省),先世于宋,移居湖广楚省武昌府之通城。
   同时,现在留存有马坝吴家祠堂石碑:“积厚流光”,这是公元630-750年吴少微写的吴氏族谱序内容,是否可以说明我马坝吴氏,吴天寿入川之前就是少微系。
   吴少微的父亲吴义方在唐初以博学闻名,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朝廷大招天下名儒讲字于新安歙州(今安徽休宁),吴义方也参加了这一盛会,由于喜爱当地的山水之美,遂举家由豫章(今江西南昌)迁居于安徽休宁。
   印证我支先祖来自豫章(江西省)。这一点从汉石脑宗亲志东主修的族谱中也得到了印证。

族谱在没有老谱作为铁证的情况下,世系的探讨永远在路上,随着相关资料的出现,也许与真实更近一步,问题是需要许多吴氏热心人去寻觅更多的资料,也许,真象就在眼前。


                                                        二0一九年元月十五日


                                    (作者:吴开佺,四川广安,天寿公22世孙,电话13982619121)
文章录入:吴小艾    责任编辑:吴小艾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数据载入中,请稍后……

      内容评论标签修改:

    剩余字数:25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宗亲登录 | 宗亲注册 | 邮件投稿 | 在线投稿 | 管理登录 | 

     

    湖北吴氏网版权所有©2014-2022   网站顾问:吴志刚  站长:吴荣祥 副站长:吴福军 吴良恕  责任编辑:吴新国 吴小艾 吴铭 吴文华

    湖北吴氏QQ群:湖北吴氏文化研究群:165422137 湖北吴氏联谊群:127166428 湖北吴氏宗谱编委会群:29822624

    声明:湖北吴氏网为公益性民间网站,原创作品版权属作者及本站所有!转载须注明作者及出处,且不得作为商业用途!转载文章若有侵权,请告知,本站会24小时内删除!

    粤ICP备1913917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