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滠水吴氏黄陂分会吴琼英先进事迹简介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是著名歌星韦唯深情演唱的《爱的奉献》中的歌词,武汉市黄陂区民政局退休女干部吴琼英,用她的一言一行,诠释着这个真理,演绎了一个多彩人生。
1979年至1986年,吴琼英正值青春年少的豆蔻年华,从学校走向学校,从乡村走向乡村,从学生走上民办教师的岗位,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她深知“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胜过责任感”。她更懂得“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工业和农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工业可以是快节奏的、大容量的、流水线的、批量生产的,而农业则是有季节性的、时令的、成长规律的,是需要缓慢的播种、施肥、除草、杀虫的,是需要阳光、水份和等待的。教育是慢艺术,是需要爱心、耐心的,是需要等待的。学生的自然成长,既需要教师具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平和理性,也需要“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定豁达,更需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恬静,真正做到“勿傲、勿暴、勿怠”,“宜和、宜静、宜庄”,“求真、唯美、超然”,“质朴大气、真水无香、倾听天籁”。吴琼英就这样“一丝不苟,论是非曲直;孜孜不倦,画大小方圆”八个春秋,把自己满腔的热情和无私的爱,奉献给了亲爱的学生、可爱的乡村和挚爱的事业。
1987年——1996年,吴琼英从事乡镇行政工作,每年、每月、每天都是与农民、农村、农业“三农”打交道,人多、事杂、面广,但她每时、每分、每秒都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无怨无悔、无休无止地为乡亲服务,为乡镇操劳,为事业奋斗。与此同时,还要兼顾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职责,工作、家庭两不误,从历届市区人大代表、妇女代表的选举中,她总是全票通过的事实,足以说明她在乡亲、在乡镇、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这一切都是她全心全意、一心一意、真心实意地坚守“三农”岗位的真实反映,赢得了广大“三农”朋友的信任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因工作需要,1997年起吴琼英就调任到黄陂区民政工作岗位上,直至2014年光荣退休,先后担任区光荣院院长、区民政局工会主席和夕阳红颐和院院长。天下第一学问是替人着想,做人第一善行是与人合作。吴琼英刚担任黄陂区光荣院院长时,因国办养老院只收“三无”和“五保”老人,受国办养老院体制的限制,社会上很多不能自理的老人,无处安身寄养,这让刚刚接手养老院工作的吴琼英感到十分揪心和百般无奈。“为什么不自己开家养老院呢?”说干就干,说了就算,说了就办,言行相符,言出厉行,很快黄陂区首家民办养老机构——黄陂区夕阳红颐和院应运而生,让周边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作为“天下第一世家”的吴氏家族,几千年来,一直以“谦让、开拓”的“至德”精神美誉天下,泰伯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道德礼教的核心部分。我们滠水吴氏自始祖重四公于明朝洪武初年,由江西临川逆水而上,迁至楚地滠源,已近700载,嫡传27世,达几万人之众,主要分布在湖北红安、黄陂、大悟、新洲,河南、安徽、浙江等地。从古至今,历朝历代,吴氏族人,国士之宏,贤才焕启,名扬四海,遍布天下。2017年元月8日,滠水吴氏宗亲联谊理事会在红安召开了祖祠祖墓修缮动员大会,吴琼英得知这一喜讯后,迅速地行动起来,巾帼不让须眉,率先向滠水吴氏宗亲联谊理事会黄陂分会捐款1万元,并很快地加入了黄陂分会,成为了一名骨干成员,身体力行地践行着滠水吴氏宗亲联谊理事会“五个一”的工作模式:一是为各家各户送达一份祖祠祖墓修缮倡议书;二是为各家各户解读一次祖祠祖墓修缮捐款方案;三是为各家各户填好一份家庭成员登记表;四是以户主的名义开具一张捐款发票;五是以房份理事会为单位,登记一份在外打拼的成功人士的名单。凡有滠水吴氏宗亲居住的地方,不管是城镇,还是农村;不管是工厂,还是学校;不管是机关,还是商店,处处留下了她的足迹。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风里来,雨里去,真可谓踏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饱尝千辛万苦,但她从来不顾年迈体弱,不畏路途艰险,不计个人得失,为滠水吴氏祖祠祖墓修缮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献计献策,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共襄盛举。(执笔 吴德喜)
灄水吴氏黄陂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