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吴伟绘画作品欣赏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本站整理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4/17 17:13:0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明 吴伟绘画作品欣赏

       吴伟(1459-1508)明代著名画家。字次翁,又字士英、鲁夫、号小仙。江夏(今湖北武汉)人,流寓金陵。画院待诏。孝宗时授锦衣卫百户及赐“画状元”的图章。他自幼收养于钱昕家,伴其子读书,行有窃弄笔墨的机会。年二十后至金陵,书画之名已渐起,画法与戴进相似。精山水,落笔健壮,最长于白描人物。时与杜堇、沈周、郭翊齐名。用笔奔放,画时泼墨如云,旁观者骇,巨细曲折,各有条理,人皆为之叹服。传其画法的有蒋嵩、张路、宋臣、蒋贵、宋澄春、王仪等,被称为“江夏派”。代表作品有:《采芝图》、《仙踪侣鹤图》、《芝仙图》、《溪山渔艇图》以及白描《人物图》、《神仙图》等。


 

【名称】明 吴伟 琵琶美人图
【年代】明代 
【简介】立轴,纸本,水墨,纵:124.5厘米,横:61.2厘米。美国印地安那波里斯美术馆藏。

在表现技法上,吴伟此画属与工笔白描一体,略似北宋李公麟。但是较之画家早年的《铁笛图》,更加流畅秀润,风神俊爽。《画史会要》、《明画录》等著录。画一位手抱琵琶的女子,侧面低首,神情幽怨哀愁。画家用近折描的简略笔墨勾画出人物形象,衣饰线条转折流畅,似行云流水,仅在某些局部以淡墨略加渲染。画面无任何背景,主体突出,简洁明快。画幅上有孙一元、黄姬水等三题的诗跋,称“江夏兹图,允为神品”。
 
【名称】明 吴伟 武陵春图
【年代】明代 
【简介】卷,纵27.5厘米,横93.9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武陵春是当时江南名妓,原名齐慧贞,自幼喜读书,能诗,且能谱曲。相传她曾与传生相爱,后传生获罪被徙,她倾其资财营救不得,竟哀伤成疾而逝。此图背景和陈设都很洗练,武陵春坐于石案前,低首凝思。案上放有笔、砚、书、琴。以极简洁的象征手法衬托出这位才女的高尚情操。人物纯以白描勾勒,笔法细腻,但已与其二十六岁是绘制的《铁笛图》不同,此画显得更加流畅秀润。画上无名款。钤“小仙”、“次翁”二印。有洞泾居士题二行。 

 

【名称】明 吴伟 江山渔乐图
【年代】明代 
【简介】纸本,设色,纵:270厘米,横:173.5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家少时生活孤苦,由常熟钱昕收养,后流落于南京,因而对民间渔民的生活抱有极强的同情心,作品的生活气息很浓厚,在表现技法上较清新和自由。此画在空间处理上,真实而浓重,远景虚淡,更接近真实的自然风景,整幅作品画法比较粗纵,当属画家中年以后的作品。《江山渔乐图》表现的是江南的秀色和渔民生活。江边高树坡石,其上远山层叠,江中渔舟有停泊,一幅秀润美丽的江山渔乐图卷。

吴伟所绘。浙派画家常画鱼翁、农民、贩夫、走卒,且把渔、樵、耕、读画在一起,称之为“四乐”。此幅《江山渔乐图》即是这一类题材中的典型作品。图绘湖边高树坡石,中远景山湾盘曲蜿蜒,峰峦层叠,云气迷蒙,水天相接。江边停有许多渔艇。渔民有的在备炊,有的在闲谈。江中还有不少渔民或在下网,或在收船。渔民均粗衣短衫,满面风霜,形象纯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此图画法从南宋院体马远、夏圭一路变化而来,山石作斧劈皴,连皴带染,笔墨奔放,纵横挥洒,但比之马、夏的刚硬静穆,则略显柔软骚动。 
 
 
【名称】明 吴伟 歌舞图
【年代】明代 
【简介】纸本墨笔,纵118.9厘米,横64.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吴伟是戴进之后的浙派名将。是“江夏派”的倡导者。早年画法比较工细,中年后变为苍劲豪放、泼墨淋漓一格。画面正中的歌舞女孩,为青楼歌妓李奴奴,年仅十岁,娇小玲珑,能歌善舞,周围众人正倾心观赏。此图用白描法,线条纤细,略加顿挫,形象清秀,带有拙味。继承了宋元以来的工笔白描人物画传统,属于作者工细一路的人物画风格。画面上有唐寅、祝枝山等六家题诗,占画面大半。 

 

【名称】明 吴伟 长江万里图
【年代】明代 
【简介】长卷,绢本,墨笔,纵:27.8厘米,横:976.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吴伟传世水墨写意山水画中仅见的长卷巨制,描绘了万里长江沿途的壮丽云山、幽谷山村、城乡屋宇、江上风帆等。长卷构图,起伏多变;意境浩荡而含蓄,江山壮美而显生机。用笔筒逸苍劲,横涂直抹,峰壑毕露,枯湿浓淡,一气呵成,痛快淋漓。集中反映了画家以气势取胜的艺术特色。
 

 明吴伟《画刘海蟾》
【类别】中国古画
【年代】明代
【作者】吴伟
【规格】绢本,纵49.2公分 横51.2公分
刘海蟾本名刘操,五代宋初人,道号海蟾子,弃官学道成仙。宋元以来民间故事“刘海戏金蟾”为“刘海蟾”三字演绎。一说仙人刘海收伏千年金蟾,金蟾能吐金钱,周济穷人。另说刘海父为官甚贪,死后被化作三足蟾投入秽海,刘海得道后以一串金钱钓出。
幅上“小仙”为明代吴伟称号,然疑后加之款。完成时代约在明末。墨画。款。小仙。鉴藏宝玺嘉庆御览之宝。
  


吴伟《雪渔图》藏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藏有吴伟的《雪渔图》,不论构图、技法、意境均有很高水平,堪称吴伟的代表作。此图为绢本,水墨画。纵245厘米、横156厘米。画面形容的是:在湖山相接的港湾,渔民冒雪网鱼的景况。图右渔舟十八只,星星点点。渔人二十八,他们头戴笠帽,身披蓑衣,或撑船,或撤网,稳练地左右。形象差异,姿态分歧。图左山石树木,近处有数块嶙峋山石,斜卧湖畔。几株老树,枝干叠错。中景一大山,重峦亘绵。山上植松树,山间雪佛寺。山旁小坡缓下,山与水自然相连,远方之山峦,亦多有层次,渐隐于茫茫天水之际。图右上款署“吴伟”。铃“次翁”、“小仙吴伟”二朱文印。图中真实地反响了渔家的通常生存。渔家的清茶淡饭,粗衣短褐,在水天一色的大自然景色中,给人以自然纯朴的风趣。此图由同为江夏人氏的湖北大收藏家漫步可的后人在1960年募捐给湖北省博物馆。 

 

《东方朔偷桃图》明 吴伟 绢本水墨 纵1346厘米 横876厘米 美国马萨诸塞州美术馆藏

  吴伟画人物师吴道子,纵笔不甚经意,而奇逸潇洒动人。山水巨石俱作斧劈皴。白描尤佳。东方朔为西汉名士,擅长辞赋,性诙谐,后世常以东方朔逸事为画题进行创作。此图描绘东方朔从西母处偷得仙桃后,匆匆逃跑的情景。 

 

 

《灞桥风雪图》明 吴伟 绢本淡设色 纵183.6厘米 横110.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吴伟(1459—1508),字世英,又字次翁,号鲁夫,又号小仙。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吴伟是戴进之后的浙派名将,是“江夏派”的创导者。早年画法比较工细,中年后变为苍劲豪放、泼墨淋漓一格。灞桥在陕西长安县东,亦称霸桥,唐人送别者多于此折柳相赠,有“灞桥折柳”典故。又有“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之说,故画家亦常以“灞桥风雪”为画题。这幅作品,描绘一老者骑驴在风雪中过桥,低首沉思。为烘托主题,景作山野悬岩,树木凋零,风雪弥漫,河流封冻,寒气逼人。在艺术表现上,用侧锋卧笔,线条粗简,水墨淋漓,一次皴染,颇得气势。 

钤印:吳偉.款識:小仙.徐邦達跋.
 
 圖繪一文人雅士,立于偃松之下,仿佛聽到流泉,觀遠山,神情怡然,悠悠自得。
 
 

吴伟 山水图对轴 明代 山水画

 

吴伟 神仙图 册页(十开选四)材质、形制:水墨纸本  尺寸:24×15cm×10

说明:此作为定远斋张学良收藏,原香港嘉士得拍品。

 

此幅《醉樵图》,纸本,纵101厘米、宽34厘米,自识“小仙画”3字,钤白文篆章“吴伟”,系常州博物馆馆藏,国家二级文物,是吴伟人物画中难得的精品。这画曾经被嘉善查有铣收藏,又经吴湖帆鉴定题签。画面中一醉汉,立于枯树老崖下,将柴担搁于一边,双手扪胸,双眼斜窥,人物面、手、足部采用皴擦勾描和烘染,而衣服则用粗线条勾出,用笔细致,所画人物栩栩如生,在造型和笔墨上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寄托了吴伟孤高傲世、冷视一切及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情绪。 

 

吴伟 临流读书图 明

绢本。设色。此图为吴伟本色画风,豪纵宕逸。画山麓溪边平坡上两士人坐在树荫下,各执书卷、羽扇,神态悠闲随意,似在纵论诗书。人物衣纹用钉头折芦描法,用笔劲利迅疾。远山、近坡、老树的画法粗简纵放,极具气势。水纹的勾勒则柔婉流畅,弯弯曲曲向深处迤然而去的涓涓溪流,给充满雄强健拔之势的画面注入一丝宁静的气息。 

 

吴伟 正德丁卯(1507年)作 湖山清夏图 手卷

钤印:小仙吴伟、钦赐画状元直文华殿吴伟印题识:正德丁卯润月望日,湖湘吴伟写。按语:吴伟擅山水、人物,面目多变。有工细精准如《铁笛图》者;有清隽秀朗如《谈道图》者;有粗豪雄远如《渔乐图》者。可见,他被钦赐画状元并非皇帝的偏爱。当然他也有粗率少韵的作品,但与同时张平山、蒋三松辈相比,显然要高出一筹。此卷写江南湖山,画法南宋而笔墨腴润,画境清越旷远,咫尺千里,美不胜收。

 

樵夫 立轴 绢本
题识:江夏吴小仙笔。 钤印:吴伟 吴伟,字士英,号鲁夫,更字次翁,又号小仙,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善画水墨写意、人物、山水。曾以画供奉内廷,得赐“画状元”。是戴进之后的“浙派”名将,追随者众,形成兴盛一时浙派山水中的“江夏派”。 
 

 
 
明 吴伟 词林雅集图卷 绢本墨笔 纵 27.9厘米 横 125.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吴伟  1643独钓寒江雪 立轴 绢本
  

       吴伟龆龄流落至海虞(今江苏常熟),收养于钱昕家,伴其子读,时窃弄笔墨,画山水人物之状,钱见而奇之,曰:「若作画工耶?」即与笔札厚给养之。弱冠至金陵画名遂起。相传伟性戆直,有气岸而豪放,尝遇庞老人击石得髓,伟饮其半,遂以画名。成国朱公延至幕下,以小仙呼之,因以为号。宪宗时待诏仁智殿,好剧饮狎妓,人欲得伟画者,则载酒携妓往。一日被诏正醉,中官扶掖入殿,命作松泉图。伟跪翻墨汁,信手涂抹,宪宗叹曰:「真仙笔也。]又孝宗命画称旨,授锦衣百户,赐印章曰「画状元」。画人物出自吴道子,纵笔不甚经意,而奇逸潇洒动人,山水树石俱作斧劈皴。白描尤佳。尝游杏花村酒渴,从老妪索茗,明年复过之,老妪已谢世。援笔追写其像,其子见之大恸,乞而藏之。又尝饮友人家,酒间作画,戏取莲房濡墨印纸上数处,莫测其用意,忽起纵笔挥洒成捕蟹图,最为神妙。孝宗喜马、夏画风,而画院戴进、吴伟均承继马、夏,成为一时风尚,号为「浙派」。吴伟亦号「江夏派」。其后吴派既盛,浙派渐归澌灭。卒年50。
  善画水墨写意、人物、山水。曾以画供奉内廷,得赐“画状元”。取法南宋画院体格,笔墨恣肆,神韵俱足,为明代中叶创新画家。早年画法比较工细,中年后变为苍劲豪放、泼墨淋漓一格。吴伟是戴进之后的“浙派”名将,追随者众,形成兴盛一时浙派山水中的“江夏派”。 

       在中国绘画史上,有两位画家曾享有“画状元”之誉,一位是明中期的吴伟,一位是清初的唐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