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城治瑶护瑶大将军千户长吴六六公及其后人佚事
吴英伟
1866年清同治通城县志卷5记载:宋高宗绍兴元年,杨幺倡乱,勾诱衡、宝、永、郴山瑶,恣肆虏掠。迨岳忠武平杨幺,山瑶残孽窜伏大山密箐通城地界相连之龙窖山,尤为窟穴。宋理宗宝庆年间,瑶种渐蕃,遇歉出掠,朝庭遂设千户长驻通,元降为百户,至明缺裁。今查通城庚陂门吴氏宗谱,庚陂门通城吴姓14世湮一公,其子三三公,六二公,六四公,六六公等,其中三三公与六六公为通城始祖。六二公与六六公为世袭千长,奉南宋皇帝命,从平江迁入通城治理瑶袭,后三三公亦迁入通城为15世。宗谱还记载了杨幺起义,啸劫湘湖,诱宝、衡、永、彬瑶人为助,迨彪公等从岳飞平幺,瑶人散窜入鄂岳山谷间,另有汉人避差瑶者,亦逃匿其中,间出劫掠,朝庭有司以吴氏素为瑶人慑服,奏世职升千长吴六二徙通城为钤辖。六二公卒,其子庸懦,六六公袭宋驭苗瑶制千长,命官钤辖苗瑶。干力汉民曰:隘长辖苗瑶中能服众者。曰:每苗瑶丁米二升。故六六公小字牛哥,今传曰:宁蛮大将军鼓楼坳六六公父子祖孙墓俱曰:将军坟者盖以六六公子孙千长袭自宁蛮将军彪公也。至明天顺时大明一统志载:龙窖山上有雷洞、石门,山瑶所居。今龙窖源山粮16石即古瑶丁米是其聆矣。六二公子孙迁入原六二公在江西车田为官之处。后来汉民战胜瑶民,勒令瑶民每岁贡:每苗瑶丁米二升。
三三公、六二公、六四公、六六公均是亲兄弟吴姓15世,据传岳飞风波亭遇难,部分岳姓后人随六六公隐居在下隽河边的岳家咀,即现在易畈村青茅咀通往墨烟方向的岳家咀。六六公去世后葬双龙高速路口的茶园,六六公的后代25世的近泉公和25世的铁山公较为出名,他们是叔伯兄弟,铁山公己亥年中进士,出任四川邻水县知县,为官清廉,心地善良,9月赴任,前任知县在县衙关了许多洞庭湖盗,农历12月29日除夕前晚,铁山公视监,见众盗悲泣,问其原因,众盗跪泣而告:“家有70岁老母,妻儿、幼子临近过年却要挨饿受冻,因而流泪叹息。”铁山公被其孝心所感,说:“真可怜,这样,我放你们16天假回家团圆,但元宵一过,你们一定要赶回监狱。”众人跪谢青天大老爷。然元宵节后竟无一人回监。此事被朝庭知晓,将铁山公下狱9个月(因其是9月上任)并罢官告老。刑满,铁山公爱面子,将读书时用的48只木箱装满烧砖,告老归家,在洞庭湖城陵矶旁边再遇众盗,众盗正待行劫,铁山公一眼认出其头儿,道:“伢儿们,你们尚有脸见我,我一发善心被你们害的好苦,官没了,家空了,尚有48箱金砖,你们拿去吧!”众盗打开木箱子,目瞪口呆,跪地一片,口呼:“恩公饶恕!”诚留恩公住六天,六天的时间里打劫一贪官的官船,将48箱砖头换成金银珠宝,并派人亲自送铁山公到大坪乡杨部的夹石屋老家,从此铁山公成了一方财神。
近泉公是六六天祥房下名吴尚征,字近泉,生于明正德丙寅年7月15日,殁于明万历已卯年,葬桂竹源鲫鱼池泥水塘过山龟形头马坤山艮向。才华横溢,铁山公年老,与近泉公因屋地基不睦,加上近泉公之孙27世的图南公是当时通城的才子佳人,铁山公心生妒嫉,庚子年图南公进京赶考,铁山公探知确信,图南公出门的大清早,铁山公派一女佣人,蓬头垢面,一丝不挂地堵在图南出门的石桥上(现在亚细亚陶瓷厂附近的石桥),图南公一见不悦,脱口而出一诗:笑呵呵呀喜呵呵,出门撞见美娇娥,多多拜上铁山祖,图南定中庚子科。而后扬鞭跃马前去,果真金榜题名,出任知府,后升迁至管理七省的府官。
近泉公之子廷论长子吴应鹏,字图南,生于明万历甲戌年10月21日辰时,27世,明万历庚子科举入浙,监察御史,图南公的后代修龄公支下吴悦新,字岂常,生清顺治(1661)11月29日子时,殁于雍正癸丑年(1733)年11月12日寅时,葬崇阳仁下里背山配妻胡氏,北港岭源得君女,继配王氏,崇阳源头山即今林源洞圣卿女,29世的岂常公,举人出身,以教书为业,长期在林源洞当私塾先生,吃住在金不湾的一家饭馆旅社,店主是一寡妇,生有一女,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岂常已婚,妻生有一子,对此女甚是爱慕,该女不同意为妾,旦岁元宵,夜间偶得一梦:见一白鹅窜入怀中,告知其母,母曰:“那位先生求了你一年,你没有答应,明天到了开学的日子,他肯定会来,如果再求取,你就答应他!”16日晚二人双宿,后岂常公纳其为妾,十月怀胎生下一男孩,岂常公据妻梦境取名峨峙,18年后峨峙考取进士头名,后官至主理七省的府官。岂常公家中富有,既教书又是一出名的风水地理先生,在林源洞教了三年的书不收东家分文,东家不解,最后一年,东家问其原因,岂常公说:我家子孙多,没有柴烧,想在贵地讨块茅山瘦土砍柴烧。”对方山多满口答应,并将茅屋岭、农坡、担水湾、独烛照青天、香水坪一带山林划拨给岂常公家人做柴山。岂常公说:“你们送我柴山,我得聊表谢意,请父老乡亲们吃酒!”二天后,岂常公带一箩筐白芋头,两只一斤多的白鹅,两只一斤多的土鸡并其他酒水吃食,来到林源洞饭店,岳母做了二桌酒席酬谢,当时的人不怎么识字,岂常公说:“你们送我东西须立字为据,免得今后子孙扯皮拉筋。”对方同意,岂常公铺开一纸,挥毫写下一纸出卖柴山的契约:出卖柴山一座,范围界限(略),岂常付款金鹅一对,金鸡一双,元宝一箩。众人酒足饭饱,欢喜按了手印离去。没过几天,岂常用一木箱将祖先近泉公之骨盛了,用石头砌,糯米加花瓷碗筑墓,葬在五马奔槽的头马之上,落葬时念念有词:五马奔朝庭,独烛照青天,马首朝笔尖,代代出状元。后林源洞人得知此事扯皮,说岂常公偷葬,常公取出契约,众人中有识字的人一看,惊呆了,确实赔不起,岂常公又做了一桌酒款客,众人欢笑而散。
岂常公次子吴开澄,字峨峙乾隆1741年中举人,30世,峨峙公是清代吴姓的最大官员,通城吴姓的派系乃峨峙所作,他生了八个儿子,他任府官时替八个儿子选择了八个地基,造了八幢屋,每幢屋同年同月同日同时下地基,八个屋场分别是:青茅咀(大房)、上落家、下落家、朱山、松谷仓、方仕咀,雍山汉、栗坪。八个屋场大门全部为石雕花大门,在青茅咀烧了三年的砖瓦窑,因此至今青茅咀的屋基比其屋前的畈上田要低2至3米。610洪灾年,门前溪水溢满,将众多人家的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碗柜等都冲走了。
峨峙公长子吴芳药,字燮(xie)阳,太学生,进士出身,生于乾隆丁丑年6月4日,殁于嘉庆年4月9日,葬在易畈的青茅咀小田下首的竹咀,癸山丁向,娶妻甘氏,燮阳公为官清廉,但告老还乡后仍成一方财神,当时是乾隆末期,赋税繁重,老百姓因交不起税到府衙申诉,将田地契约丢掉,燮阳公派兵收集丢弃的契约,并帮他们承担部分税款,不过二年,嘉庆即位,朝庭免除三年赋税,百姓寻契,公还之,公将原来的定税三成改成一成上交府库,民乐而应之。后阳公告老还乡成为一方财神。
笔者认为,通城县的四大姓氏吴、胡、黎、李,其排序以人丁多少计算,吴姓之所以排第一,民间传说与吴姓祖先的葬地有关,而吴姓祖先葬入五马奔槽后,背靠独烛照青天,后代确实出了不少进士级官员、朝师等,人丁兴旺,但前饮的是泥水塘的水,虽然该水清澈见底,但名称不好听,泥水污秽,因此大多数人在年老归终时均以结核病(俗称火病)离世。以上仅是笔者的观点,也仅供参考。
(作者吴英伟为通城县大坪乡杨部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