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地区始迁祖吴万七支系历代名人简述之二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隆繁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10/2 19:38:42  文章录入:吴德全  责任编辑:吴德全
 

大别山地区始迁祖吴万七支系历代名人简述之二

----记追求光明、推翻独裁的辛亥革命元勋吴醒汉、民国将军吴绍珍(吴子恕)


1、辛亥革命元勋吴醒汉(18801938818),原名吴基培,字厚斋(),别名首义金刚。系泰伯第105世、少微第45世、始迁祖吴万七第21世裔孙。黄陂县王家河街栖凤村解家田人(今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栖凤村)。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是指挥武昌起义当夜战斗的两名司令部领导成员之一,也是起义成功后军政府谋略处与集贤馆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有"首义金刚"之誉。早年因贫困,自幼随父母流落到湖北随州市随县高城镇,其父在油榨作坊当榨油工,因积劳成疾早逝,其母年轻守寡,抚养吴醒汉和两个妹妹。吴醒汉后来到武昌投笔从戎,进入湖北新军第三十标一营当兵,到陆军特别小学堂和将校讲习所参谋班学习,毕业后充本营排长。1906年加入同盟会和共进会。先后与蔡济民参与组织将校研究团,振武学社,宣传革命思潮,积极推动新军。首义前夕,吴醒汉被推为辛亥武昌首义革命军司令部的21名主要成员之一,武昌起义时任第一路指挥官,率队猛攻湖广总督衙门,头背两处受伤。

湖北军政府成立,参与建元改制。武汉保卫战时,任汉口刘家庙前敌指挥官等职,黄兴守汉阳,他在总司令部任参谋。后来同蔡济民、徐达明、王文锦同任都督府参议长,历任湖北军政府军务司长、军备司长、参谋长兼护军司令、武昌守备司令等职。

1912年袁世凯授以吴醒汉陆军中将军衔,同年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任国民党党部评议。"二次革命"时,他辞去本兼各职。袁世凯电调入京,辞不应召,与蔡济民组织改进团,倒黎元洪反袁世凯,以响应湖口起义,事败赴日,次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15年回国谋划再举,再度败走日本。1916年回国入京为黎元洪总统府顾问。次年与蔡济民奉命赴鄂,同赴湘西、鄂西及荆襄、恩施鹤风等地招抚部队,以琛策应讨逆。1920年参与驱逐王占元,失败赴广州,任护法军政府参军。

1921年被孙中山任命吴醒汉为鄂军总司令。1923年被唐继尧任为第九军总司令兼湖北宣抚使。1927年冬调任国民政府参事,1930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党史编纂委员会编纂。1938818日在黄陂老家病逝,享年58岁。

2、民国将军吴绍珍(18891952),又名绍忠,字子恕。系泰伯第104世、始迁祖吴万七第20世裔孙。吴家墩人。先后毕业于湖北省立师范和讲武堂。是时,鉴于北洋政治腐败以致督军叛变,子恕与蔡济民及族侄吴厚载同赴湘鄂边区,举兵护法,集合武装同志成立湖北靖国军,克据施(恩施)、鹤(鹤峰),吴厚载为军司令。子恕担任靖国军军粮责任,调动频繁,而拒敌数载,后靖国军联军破裂,所部寡不敌众,退守湘境,伺机发动。然而,不及半载有鄂同乡孔、蒋、夏、李、吴厚载呼号民主,倡导鄂人治鄂,子恕当时参预其间,共谋驱逐王占元运动,担任联络工作,秘密奔赴湘鄂星夜无暇。敌王占元调动大批军舰及直鲁陆军,与湘鄂军队鏖战又告失败。民国十一年,孙中山大元帅出师北伐,陈炯明在后方叛变,大计终止。子恕又参加东路讨贼,办理地方政务,任福建前下盐场办事处处长,以裕军饷,民国十二年,直系军阀曹锟河南各省推孙中山先生为建国联军大元帅,唐继尧为副元帅出师北伐,族侄吴厚载为第九军总司令兼湖北宣抚使,函电相约,任子恕少将军需司长职务,筹划昆明枕戈待旦未几。子恕奉唐继尧之命为沪汉一带联络总代表,并授以军事特权,主持敌区响应大计,行动秘密,幸未遭祸。适至民国十三(1924)年滇黔失和,唐氏变计中止北伐。民国十四年,子恕以革命推行非藉,武力不能展饰,乃潜伏吴佩孚将军摩下,充任豫卫军第三师第六旅少将旅长,在豫南桐柏一带招抚旧部成立部署,终得上峰奖励。民国十五年,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光复长沙,子恕随带幕僚数人与第七军联络,当任子恕为纵队司令官,在黄陂县王家河劝顺军队已两千人编为四个支队,适子恕回省奉调他职所部交第八军接收。民国十六年以后,子恕因体衰而不便担任军事,始转任汉口市区党务,湖北宝塔洲关主任及湖北公产经理处科长、兴山县长等职,公廉洁自持自律,淡泊半生,及至芦沟桥事变,抗战八年蛰居武汉,自此不问政治,隐居终身。

----毕业于黄埔军校并参加过抗战的国民革命军将、校军官的生平业绩与革命风范。

1、吴苏民(1899.10.31974.11.10),原名吴绍铭,号醒之,笔名文武书生,大悟县四姑墩大吴家(原属黄安县)人,系泰伯第104世、少微第44世、始迁祖吴万七第20世裔孙。13岁出乡私塾到武汉中学读书,毕业后回乡任教。1923年春,经伯父吴德秀(时任湖北督军公署参秘)的推荐,到武汉董必武主持的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工作,看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经常与伯父和堂弟吴绍镒(杨松)探讨武汉的学潮运动和工人罢工的壮举。为寻求真理,怀着忧国忧民,投身革命的理念,1924年冬到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习。绍铭公从该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政治教官恽代英、肖楚女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国革命的曙光,遂改名吴苏民。在学习和军训中,不断吸取三民主义革命理论以及军事政治知识,锻炼自己的革命意志。在第一次东征时,编入学生总队担负当地的治安警戒任务。19256月,滇系军阀杨希闵和桂系军阀刘震寰占据广东叛乱时,他随军校师生参加了配合回师的东征军发动总攻击,平定杨、刘的滇桂军叛乱(即:广州平叛战役),继而又参加了“六·二三” 广州各界声援上海“五卅” 惨案的反帝大游行。同年十月,又勇敢地参加了第二次东征陈炯明的惠州战役,为反帝反封建统治、对统一广东作出了一名热血青年应有的贡献。

黄埔军校三期毕业后,作为一名革命军人,时刻不忘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以满腔热忱随军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某团排长、连长,先后参加了民族救亡的北伐战争中多次重要战斗,此期间,还参加了南京地区著名的龙潭大战,此次战役,他与众官兵浴血奋战,粉碎了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的反攻,为北伐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因作战有功,升为少校营长,后任湖北省保安司令部中校团副、团长等职。

抗日战争时期,他团结黄埔校友,支持统一战线,积极主张抗日,奔赴抗战前线,随国民革命军十三军第八十九师部队多次击溃日本侵略军的进攻,因参战腿部负伤调任267旅军械主任。抗战胜利后,奉命到湖北省军事管理处任上校军事科长。因看清时事,不愿卷入内战的旋涡,放弃高官厚禄,借伤病于19475月退役经商。


1957年进许昌烤烟厂工作,1959年因历史问题被错判入河南省第三监狱服刑,1961年经政府相关部门查证无罪后回乡休养,一生淡泊名利,忠实坦诚,学识渊博,善于书法,晚年勤于写作,奋斗不息,享年七十五岁在家乡病逝。

苏民公青壮年时期奔驰戎马,文武双全,虽然党派有别,信仰不同,但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为了民族大义与救亡真理,他义无反顾地奔赴抗日的伟大斗争中,舍身为国,历尽了艰险和生死的考验,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过努力和贡献,我们后辈应该世世代代所铭记。


2、吴基茂,字劍秋(1915-1994),湖北省大悟县四姑墩大吴家(原属黄安县)人,系泰伯第105世、始迁祖吴万七第21世裔孙。曾就读武汉中学,1935年考入黄埔军校成都三分校第八期,毕业后留校任上校航空军事教官,历任国民革命军营、团等职,湖北省军管区黄陂、孝感警备司令(少将),1949年奉命赴台湾,后转美国旧金山定居。共育有三男三女六个子女,先生1994年春病故于加拿大,享年78岁。





3、吴振东(1928.7---20078.),原名吴基伟,湖北省大悟县四姑墩大吴家(原属黄安县)人,系泰伯第105世、始迁祖吴万七第21世裔孙。三岁生母钱氏病逝,七岁就读于本村私塾。抗战爆发、家乡沦陷前,国民政府成立“儿童保育院”,动员有志少年,赴“后方”求学,以便将来为国效力。时在父亲的支持下,年幼远离家乡。国立中学毕业后,考入成都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十一期通讯兵科,1947年秋毕业时正值内战,非先生所愿,奉派赴台湾空军地勤部队服役,中校军衔。退役后考入师范大学国文专修,继而获聘台北市立中学任教至1993年退休。先生自军校毕业后,因战乱匆匆离去,直到1984年始与家中取得联系,到1989年春返乡探亲,而此时双亲巳都仙逝,先生长叹:“子欲养而亲不在,枉为人子”!即赴墓前悼念,以尽人子之孝,并慰双亲在天之灵。尊若有知,定当含笑九泉!

先生在晚年言称;“自父辈们传承上辈团结友爱的美德,我的这个大家庭,两代兄弟两个党派,信仰不同,政见各异,制度有别,可谓当今中国社会的缩影,况信仰不可强求,孰是孰非,自有历史(发展)作出结论。然而,我深信中华民族必统一、家国必兴盛!”                                                吴震东先生于公元2007325日在台北市病逝,享年80岁。  


4、黄埔将军吴隆华 字韬,号公略,湖北省红安县高桥镇詹店人,系泰伯第106世、始迁祖吴万七第22世裔孙。黄埔军校六期、陆军大学炮校第一期,陆军大学特五期毕业生,陆军大学研究院第十期毕业生,留学美国驻印度战车学校。历任陆军大学兵器少将主任、国民革命军武汉江防司令。1949 11 月任国军第三兵团少将副参谋长,同年12 26 日在四川金堂起义。虽然年代久远,淹没鼓角铮鸣,而那个时代特殊敏感,吴韬将军传奇一生,留下文物鲜见。但有关他的故事在家乡高桥镇詹店街方圆数十里,族人和百姓口口相传,越传越神,愈来愈奇,经久不衰!民国初,吴将军出生在詹店一个普通农家,弟兄四人,排行老大,从小聪慧,十多岁就流沛武汉三镇,后考入陆军大学,成为职业军人教官,他选择了那个时代,那个时代造就了他;他的人生路,每走一步,每个路口,总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指引他;国共两党,两个阵营,你死我活之际,他选择了潜心军校,研究兵法,教书育人,远避同室操戈;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兄弟同心,一致御外,他远赴海外,抗击日寇,为国争先;

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决战,身为将军,身不由己,身担重任,但他正义在胸,大义在手,多次危机之中,舍身取义,拯救共,一致御外,他远赴海外,抗击日寇,为国争先;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决战,身为将军,身不由己,身担重任,但他正义在胸,大义在手,多次危机之中,舍身取义,在驻守武汉长江期间,不仅为共产党办了很多好事,还拯救了中共党的要人和江城百姓,还救济和帮助过很多族人和乡亲,为新中国的解放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全国解放后,党和政府任命他为湖北省人民政府政史研究员。吴韬将军晚年时,每当政治运动来临,他总是要回到家乡小住,乡亲们尽情相待,尽力保护他,以至现在,人们还在念记他情系桑梓,以及他对家乡的好处和浓浓深情。如今,吴韬将军家族兴旺,枝繁叶茂,人才辈出,真是忠厚善始,至德善终。

5、吴基楚,黄陂荣四支系吴家墩人,始迁祖吴万七第21世裔孙。历任三民主义青年团兴山分团区队长,湖北省兴山县银行管理主任,湖北省恩施银行管理主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三十四师二团军需主任,十六总集团军司令部干训所教官,兴山县城区队长、兴山县商会会长等职。

6、吴绍述,字瑞金(1914年正月十五----1989年冬月初六),始迁祖吴万七第20世裔孙,大悟县四姑墩大吴家人。自幼聪明好学,父早逝后由其慈母周氏抚养成才,1926年至1932年任村、乡苏维埃赤卫队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排、连、营等职。抗战胜利后,为抵制内战,1946年退役经商。1949年春到开封地区农机公司

工作,1981年离职休养。

7、吴先继,字余三,1910年生人,始迁祖吴万七第24世裔孙,红安县七里坪贡吴家河村人。1938年至1945年在国民革命军中任职,文武兼备,多次参加对日作战,历尽了艰险和生死的考验,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过努力和贡献。服务桑梓,爱国亲民,1949年到台湾后,对故乡念念不忘,晚年多次捐资家乡建设,2000年回乡定居,2004年病逝,享年94岁。

8、吴绩福,字海瑞,始迁祖吴万七第24世裔孙,,红安县人,生于民国五年二月二日,国民革命军军官,飞机机械修理师,1949年随其子光清、光明、光炳、光复、光兴等赴台湾,现后分别裔居住台北、台中市;


类似以上参加过抗战的国民革命军将领人物不胜枚举,他们为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过努力和贡献,他们都是本支系吴万七后裔中的楷模和优秀代表,是我吴氏家族的光荣和骄傲。

吴隆繁整理于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