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先辉:简言对至德精神历史地位的认识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先辉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2/4 21:09:42  文章录入:吴小艾  责任编辑:吴小艾
 

 

孔子赞太伯“至德”已两千多年了。

两千多年来的历史一直在证明:“至德精神”是实现社会和谐、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思想资源。

历史上多少帝王为太伯公的至德精神而感动,多少文人墨客为至德精神而讴歌。清朝两个最好的时代为“康乾盛世”,就是崇尚“至德”的时代,康熙皇帝赞颂太伯的“至德无名”,乾隆皇帝赞赏太伯的“三让高踪”,就是对太伯至德精神的充分肯定与推崇。这也是铸就“康乾盛世”的重要精神力量。历史证明:凡是重视与践行至德精神价值的时代,社会就进步;凡是忽视与违背至德精神价值的时代,社会就倒退——这是历史的回音。

本人认为:至德精神,它本身就是开放创新的动力、就是开拓进取的产物,历史一直证明它是优秀文化。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切实践行“孝友和爱、诚挚守信、谦让包容、自强不息”的至德精神。没有孝友,家庭不和;没有诚信,社会一片混乱;没有谦让,就会充满着争斗;没有自强,就没有发展。中国梦能离开至德精神吗?从历史上看,凡是以“至德精神”作为社会道德理想的时代,都是好时代!有多少时代做到了“孝友和爱,诚挚守信,谦让包容,自强不息”?“假、大、空”对我们的危害还少吗?

中国的社会主义有七十年的历史,它的核心价值观是怎么来的?是中华文化孕育出来的,两千多年来的至德精神就是这些价值观的母体,就是这些价值的渊薮。要有这样的历史认知,才能叫历史唯物主义。这犹如:我们今天的好家风是先辈们创造的,今天我们是在继续传承与弘扬这些好家风而已。要认识源与流的关系,不可混淆,更不可颠倒。颠倒就是无视历史,就是狂自称大。

贯彻与践行“孝友和爱、诚挚守信、谦让包容、自强不息”的至德精神,这本身就是推动各种事业前进的巨大源动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能,行动的效果是思想的果实。 

近年读了不少关于弘扬至德的文章,从中可以感悟到:还有不少的人缺乏历史观,缺乏对太伯至德精神的历史意义、时代意义的真切理解。更有者竟然认为:今天认定的文明价值是母体,是产生历史文明的依据,要用今天的文明价值去改造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历史认可的文明成果——孔子称颂太伯“至德”的规范。这无疑是一种倒果为因思维方式,是不尊重历史的表现。世间有互为因果的现象,而决不能倒果为因。我们决不可自贱至德精神。

本人拙见:如果不站在孔子称颂“太伯至德”的源点上去追寻“至德规范”,势必误入歧途,致使历史与现实脱节乃至分裂。失之历史之厚重,必然是轻浮的——任何价值都要接受历史的认证与认可。

“孝友和爱、诚挚守信、谦让包容、自强不息”的至德四维来看,两千多年来唯有“孝友”的形式,在五四运动伊始,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现代文明、倡导民主与科学之后,才逐步摈弃不符合现代文明的孝友内容与方式。比如:“父为子纲”的腐朽内涵以及传统孝友中的盲目性与唯命是从等落后观念。从而使孝友转向符合“人性、道义、公正、文明、理性、尊严”等现代价值标准,符合现代文明的孝友之道。除此之外,“诚挚守信、谦让包容、自强不息”的价值规范是一以贯之的。

讲一下孝友。总体而言:孝友的要求是对父母的尊敬,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怀与回报。这是一个人最基本最重要的感恩情怀,也是作为人的首要标志。一个不感怀养育之恩的人,就是猪狗不如者。五四运动对中国是一场思想的启蒙和文明的洗礼,国民从而开始对民主与科学有了感性的认识。

我们要敬畏历史,我们要敬畏良知,我们要文明理性。请记住——我们仅仅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我们决不能妄自称大。

让我们以继承和弘扬至德精神为己任,不断在实践中加强对至德精神的修养,使之继续发挥其推动历史前进的作用。

撰于庚子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