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进入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化时代,中国则更进一步跨入了移动互联的信息时代,时下,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手机了,而手机就是一个信息丰富的载台。那么,信息是怎么构造的呢?它与数据有什么关系?而大数据又是什么东西?大数据能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我们如何利用大数据来搭建吴氏经济文化交流平台呢?为了不写成一篇枯燥的学术性论文,但又要把事情说清楚,我想更多借用一些大家都理解的事例来做说明。
我们来看这样一组不同词性的词:“11”、“中国”、“2016”、“万亿”、“年”、“美元”、“GDP”,这些词单个来看是没有什么太大意义的,这就是IT行业术语中所说的“数据”。如果我们把这些数据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组成一个句子:“2016年中国GDP为11万亿美元”,再来看看,它就变成了一个有着丰富内涵和外延的经济含义或政治含义的语句了,像这样的语句用行业术语讲叫做“信息”。这样,我们就明白了“数据”、“信息”两个概念及其关系:即“数据”要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才能组织成“信息”。有了这个认识,我们接下来就可以理解什么是大数据了。
众所周知,所谓信息时代,实际上是由互联网的高度应用发展而来的,大数据的概念为大家所熟悉,也是缘于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和普遍应用。大数据其实也是一个IT行业的术语,它有一个不是特别严谨但却非常难懂的定义,如括弧中所示:(大数据(big 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看不太懂这个定义吧?没关系,先忽略掉它!我们只要略微了解一下它的五个特点就够了,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低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这五个V是IBM提出来的,目前还比较为专业领域所认可。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大数据,我下面尽量给出一些通俗的解释。
大数据,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大量、海量或者巨量的数据,它会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长。前面讲过,数据本身的意义并不大,同样,大数据本身的意义也不大,所以有“低价值密度”的特点。但是,我们如果能够以非常规的创新模式对其进行处理,也许可以获得更强的决策能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这就是大数据的魅力所在了!大家再回头看看大数据的定义,现在就好理解多了。大数据只是基础,创新处理模式才是决定性的关键!我们普通大众和媒体所说的大数据,实际上大多是指通过对大数据进行特殊的创新性处理后所获得神奇能力的过程(我这个评论也挺拗口的)。由于各级领导和媒体经常借用“大数据”这个时髦的词,来表达某种神奇的创新或结果,所以,“大数据”也就翩然飞入了我们寻常百姓的嘴里了。
大数据的神奇之处,主要在于它的创新性应用,这种应用经常让人有一种“种豆得瓜”的感觉,尤其是在互联网经济领域,它创造了不少令人难以置信而诡谲的商业模式和神话。举一个大数据应用的案例同大家分享,以了解其神奇。众所周知,腾讯本来是做QQ和微信互联网社交平台的,几年前突然宣布投资网约车,并开始推出微信支付;虽然滴滴打车名气很响,但到目前为止,好像它还没有赚钱,而随之推出的微信支付却几乎人人都在用,并做成了可与支付宝比肩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微信支付已经替腾讯公司赚了个盆满钵满,而且每天都还在进账。是不是已经有点“种豆得瓜”的神奇感觉了?如果仅仅到此为止,也许大家可能还没有跟大数据直接联系起来,我们接着来看:1、滴滴打车让它收集了我们大量的位置和出行数据;2、微信支付收集了我们大量的消费偏好和各类收款商家的数据;3、上述这些大数据让它决策了投资共享单车,而通过共享单车,它又收集了我们更加巨量、精准的骑行轨迹和位置数据。积累了这些大数据,腾讯就有了令人恐惧的想像空间!未来它会创造或做出什么新举措都不奇怪了。
下面谈谈大数据与我们吴氏经济文化交流平台相关的事情。
先谈谈吴氏交流平台,目前,在众多吴氏宗亲的努力下,我们已经建立了不少交流的平台,总的来讲,这样的平台有两大类:一类是吴氏宗亲联谊会,以世吴为代表,包括各省、市、县乃至村落、堂号等宗亲联谊组织,这些联谊会为我们吴氏宗亲的联谊、亲情交流、续家谱、建祠堂、修祖茔、保护文化遗存、救助贫困等等方面,已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类平台是吴氏文化宣传平台,如华夏吴氏网、吴氏在线网,以及各省市吴氏宗亲建立的网站,这些网站为宗亲们文化交流、学习、寻根、凝聚合力,同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两类平台基本上还是属于传统的交流平台,虽然网站也使用了互联网技术。未来如何利用大数据构建吴氏经济文化交流的新型平台,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在此,我谈谈个人一点肤浅的看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要利用大数据,首先就要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采集大量与我们吴氏经济、文化相关的海量数据,这是基础。没有大量的数据,就谈不上如何利用了。其次是创新性处理这些大数据,让它为我们吴氏经济文化交流服务。这是两个层面的问题,都有极高的难度。
采集数据问题,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采集哪些与吴氏经济文化相关的数据?二是怎么去采集?第一个问题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在文化方面,可能主要采集:1、家谱里的各项数据,比如世系、迁徙路线、家族人才、序赞跋、传记等等;2、吴氏分布及历史分布情况;3、吴氏文化遗存及新建筑;4、其他吴氏文化信息。在经济方面,可能主要采集:1、吴氏企业情况,比如从事行业、产品、项目、目标市场、上下游链、人才需求等等;2、吴氏宗亲的状况,如年龄、行业经验、特长、职业意愿等。第二个问题是怎么采集这些数据?这关系到操作这个项目的吴氏宗亲会的威信和组织效力,世吴总会是广大吴氏宗亲比较认可且具有很大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宗亲组织,如果能担起这个大任,做好规划并有效组织起来,对吴氏宗亲而言无疑将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这也是我的建议之一。
在采集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如何创新性地处理和利用这些大数据呢?这个时候,我们不妨把脑洞打开一些。
就文化方面而言,可做的事情是非常多的。我能想到是:第一,绘制吴族历史迁徙图和分布图,分析吴氏历史人口变化情况,及其与朝代更迭规律的关系;当然也可以为吴氏宗亲寻根提供帮助。第二,绘制历代吴氏人才兴衰地图并探索其规律,分析人才兴衰规律与社会形态的关系,以为现今之借鉴。第三,梳理各地吴氏文化传承、发展的源流脉络,分析它在中华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与贡献,为教育后人文化自信、文化创作等等提供源源不断的启迪和素材;绘制各地吴氏文化遗存地图,为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助力。第四,创作吴氏文化、吴氏人物、吴氏故事、吴氏历史等等文艺剧本,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媒体形式进行表达,让更多的吴氏族人尤其是年轻人了解、学习我们吴氏的辉煌过去与现在,并乐于参与其中。第五,利用这些大数据,可以撰写或创作更多、更高质量的有关吴氏文化方面的论文和文艺作品。
在经济方面,我能想到的是:第一,精准对接相关吴氏企业之间的合作、抱团,共赢发展。第二、有效撮合企业与吴氏人才的合作,共谋发展。第三,寻找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机会和合作团队。第四,创新性商业理念的交流和启迪,建立吴氏经济论坛。
以上观点和思考,仅仅是我个人的管见,尚待进一步做可行性论证和深入的研究思考。如何利用大数据来为我们吴氏经济文化交流服务,需要广大的吴氏宗亲发挥创造性思维,在文化和经济方面提出有价值的创新点子和创新模式,冀望越来越多的吴氏宗亲参与到创新吴氏文化、经济模式的队伍中来!
( 宣公三十五世孙 吴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