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孙武的军事谋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4/8 18:39:46  文章录入:吴超群  责任编辑:吴超群
 
隐居穹窿
吴国位于长江三角洲广袤的冲积平原。山并不多,却相对集中于吴地西部的太湖东岸。这里河道纵横,湖泊密布,都能西通太湖,东达江海;农田平畴,广种稻米,发展蚕桑,人民殷富,是个正在崛起的诸侯国。约在吴王僚九年(公元前518年),孙武携带妻子鲍氏、次子孙明及仆人,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新兴的吴国。这里到处是青山绿水,到处是秀丽的景色。孙武仿佛感觉这里的空气也比齐国清新,呼吸也变得舒畅了,心情也格外好起来。孙武等一行人来到吴国都城后,先找了家僻静的馆舍暂时住了下来。安顿好家人,孙武就迫不急待地走进街市,亲身感受一下吴国的国风、民风。吴都城经过几代君王的经营,已初具规模。宫廷院苑,前朝后市;府宅民居,鳞次栉比;店肆兴旺,货物充足;街市整洁,民风纯朴。这里既有北方的纯朴,又有南方的清秀,令孙武及家人倍感亲切和舒适。唯一的不足,就是语音不通,吴语难懂。接下来的几天,孙武带着仆人,每天进出馆舍,格外忙碌。为便于语言的沟通,孙武找来了一个热心的当地人,作为“乡导”。在“乡导”的帮助下,孙武逐渐熟悉了吴地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历史文化及政治动态。孙武很清楚,要想在吴国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必须全面了解和熟悉吴国的国情、民情、军情等各方面的情况。年轻人学东西快,口音改得也快。有热心“乡导”的帮助,孙武很快就听懂了吴地方言,不长时间,孙武已能够用吴地方言和当地百姓交谈了。语言通了就一通百通,感情交流也更方便了。一个月后,孙武已经基本适应了吴地的生活环境,和吴地黎民百姓一样装束、一样口音、一样习惯,很快融入了吴国的社会生活,乍看上去,已与当地人没有什么区别了。在吴国都城住了一段时间,孙武感觉还是应该作长久居住的打算,在郊外找一处地方安顿下来为好。在“乡导”的指引下,孙武来到了位于吴都西南的穹窿山。
穹窿山是吴地西部太湖东岸群山之冠。站在穹窿山顶极目远眺,就见远处泱泱太湖,烟波浩渺;近处河网密布,船帆点点;山下田陌纵横,谷浪飘香。如果用在军事上,这里是监视太湖水面和整个吴都的最佳瞭望哨。孙武发现穹窿山的东岭有一条深坞,地势平缓宽阔,坞中古树翠竹,荫天蔽日,山泉淙淙,终年不绝。并且山坞背峰向阳,气候冬暖夏凉,非常适宜居住和种植稻麦瓜果菜蔬。这里平日里除了鸟雀和鸣之外,清静得没有一点儿人间喧哗,是个读书隐居的好地方。沿着山间樵夫走过的山路,不几里就可到达太湖之滨;出坞口,不几里就是吴都宫苑。选择在此隐居,一边躬耕自作,研究兵学,一边观察吴国的政治动向,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几天后,孙武就带领妻儿家人,来到穹窿山中的这条山坞,在附近乡民的支持和帮助下盖起了几间茅舍,四周围以筚篱,同时置备了一些农耕工具和生活用品,栖居下来。后来,当地人将这个山坞取名为“茅蓬坞。


伍员七荐
吴王僚十二年(公元前515年),吴国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公子光在伍子胥的帮助下,经过精心策划,趁吴王僚的两个兄弟掩馀、烛庸率军在外,他的叔父季札出使晋国的机会,设下圈套,诱骗吴王僚到自己家中,派专诸刺死了吴王僚。公子光登临王位,称吴王阖闾(也有称阖庐)。吴王阖闾即位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任用伍子胥为“行人”(主掌朝觐聘问事务的大臣),让他参与朝政。阖闾接受伍子胥提出的“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的建议,兴筑阖闾大城(即今苏州城),同时,大兴水利建设,发展农桑经济,加紧振军经武。阖闾自己更是身体力行,他礼贤下士,体恤百姓,不贪美味,不听淫乐,因而大得民心,吴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阖闾三年(公元前512年),吴国国内稳定,仓廪充足,军队精悍,吴王阖闾心中涌动着向西进兵攻伐楚国的打算,但一时又拿不定主意。在阖闾之前,吴国前几位君王曾多次发动对楚国的战争。吴王僚执政时,阖闾(那时还是公子光)也曾多次带兵征伐楚国,其中著名的鸡父之战就是他亲自指挥的。但吴楚战争的结果,表现在战役上双方互有胜负,争夺城邑上双方也呈现出拉锯的状态。伍子胥因急于要报楚平王诛杀父兄之仇,所以他时常观察阖闾的思想变化,在阖闾面前,多次毛遂自荐,表示可以担当伐楚重任。而阖闾心中却自有盘算,他一心想攻伐楚国,不仅仅是为了实践先王遗训,更主要还是为了图强并争当列国霸主。他担心伍子胥积极主张伐楚,是出于个人动机。如果这样的话,他图霸天下的宿愿岂不要落空了吗?一天,阖闾登上高台,面风而立,陷入沉思,不时发出叹息声。周围许多大臣猜不透阖闾的心思,唯有伍子胥心里明白,阖闾是为找不出一位合适的将帅替他征伐楚国而烦恼呢。自己虽然被委以重任,参与谋政,但自己毕竟是从楚国逃亡来的外臣。此时此刻,正是荐引自己的好朋友孙武的好机会呀。于是,伍子胥趁与吴王阖闾谈论用兵之道的机会,向阖闾推荐了孙武。起初,吴王阖闾并不在意,也没有表态,因为在此之前他还从来没听人说起过孙武此人。伍子胥坚持不懈,瞧准机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向阖闾推荐孙武。他向阖闾介绍孙武的家世(称孙武是吴国人)、人品和才干,称赞孙武是个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盖世奇才。伍子胥反复推荐,据说一共向阖闾推荐了七次。吴王阖闾得知孙武是“吴人”,又善为兵法,不禁动了心,决定与孙武会面。于是,阖闾安排伍子胥尽快前往穹窿山茅蓬坞,把孙武请来吴都。阖闾要亲自见一见这位伍子胥声称“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盖世奇才。一直在观察吴国动向,一心想施展自己才能和抱负的孙武,在经伍子胥七次举荐后,终于得以与吴王阖闾会面,开始走上列国争雄的大舞台。

吴宫习战
第二天,吴王阖闾举行早朝,正式召见孙武。
吴王阖闾从昨天与孙武的交谈中,看出孙武的确具有政治头脑,通晓韬略,真如伍子胥举荐时所讲,是一位可以率领三军折冲销敌的将才。昨晚又观其所著兵书,真可谓字字珠玑,句句在理,篇篇华章。此时正求贤若渴的阖闾,如同久旱逢甘霖,万分欣喜。但吴王阖闾毕竟是一位久经沙场、亲自率过兵打过仗的君王。他深知战场上双方局势的微妙变化,以及实际作战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尽管孙武的兵法十三篇写得非常好,但他对孙武的实际才能,还是多少有些疑虑。他今天想再进一步考考孙武,验证一下他的真本领究竟如何。孙武上殿,拜过吴王阖闾。阖闾先是对孙武的兵法十三篇大加表扬一番,说:“先生的兵法十三篇,寡人已经全部看完了。书中关于战争及军事谋略的论述真是太透彻了,太精辟了!不过,兵法再好,也仅仅是些大道理,不知先生可不可以试试练兵呢?”孙武说:“可以。”阖闾有意给孙武出了一道难题。他问:“可不可以用妇人女子来试试呢?”孙武非常肯定地回答:“完全可以。”于是,吴王下令将宫中美女180名召到宫后的练兵场,交给孙武去演练。孙武把180名宫女分为左右两队,指定吴王最为宠爱的两位美姬为左右队长,让他们带领宫女进行操练。
分派已定,孙武站在指挥台上,认真宣讲操练要领。安排就绪,孙武便击鼓发令。然而,这班宫女,特别是吴王的两名宠姬,平日里在宫中撒娇嘻笑惯了,根本不把孙武放在眼里。尽管孙武三令五申,她们不但不听号令,不按规定的动作去做,相反却捧腹大笑,顿时队形大乱。孙武神情变得严肃起来,庄重宣布:“为将练兵,规定交待的动作没有让你们听明白,申述的命令没有能使你们熟记在心,我作为受命于君王担任操练的指挥,这是我的过错。现在,我把规定的动作和号令再向你们交待清楚,大家务必遵令行事。”孙武又把规定的动作和号令高声宣读了一遍。然后,孙武亲自操槌击鼓,重新发令。

吴王阖闾的两名宠姬和这班宫女,依然把孙武的话当作耳边风,掩口嘻笑不止。这时,只见孙武双目忽张,发上冲冠,大声呵斥:“号令不行,罪在队长!来人,把左、右两队的队长拿下,就地斩首示众!”吴王见孙武要杀掉自己的爱姬,马上派人传令说:“寡人已经知道将军能用兵了。没有这两个美人侍候,寡人吃饭也没有味道。请将军赦免她们。”孙武毫不留情地说:“臣既然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接着,孙武下令杀掉了吴王的两名宠姬,任命左、右两队的排头充当队长,继续练兵。

新任队长和两队宫女目睹刚才发生的一切,吓得面如土色,个个变得神情严肃,口不出声,目不斜视,全神贯注,小心翼翼。
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前后左右,进退回旋,跪爬滚起,全都合乎规矩,阵形十分齐整。孙武传人请阖闾检阅。阖闾因为失去爱姬,心中不快,托辞不来。孙武便亲自登上将坛向吴王阖闾禀报:“队伍已经训练整齐,大王可以下坛来检阅。现在任凭大王怎样使用他们,即使叫她们赴汤蹈火,也能办到!”阖闾虽然口中称赞,可心中乱得很,哪有心思下坛检阅。对孙武又不好发作,就对孙武说:“请将军先回馆舍休息去吧!寡人不忍心下坛察看。”孙武听了,感觉很失望。于是收兵罢演,回馆舍休息去了。

养城之战
就在孙武被吴王阖闾拜将的当年,即阖闾三年(公元前512年),阖闾为了诛杀逃到徐国和钟吾国的掩馀、烛庸两位公子,消除远征楚国的后顾之忧;同时,也为了检验一下自己执政三年来的军事实力,发动了一场针对徐国和钟吾国的战争,即养城之战。
养城之战是孙武受命拜将后指挥的第一场战役,因此孙武格外重视。他认真分析了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亲自制订了战略战术和作战计划。然后,亲自挑选了一部分经过严格训练的军、旅、卒、伍,连同部分水师,开始了北征徐国和钟吾国的战斗。
孙武率师北上,过长江、入淮河,调集战车、战船突然包围了钟吾国。钟吾国毕竟是一个又小又贫穷的国家,不堪一击。吴军以压倒一切的优势,迅速占领了钟吾国都城,拘捕了国君,钟吾国也就灭亡了。
孙武乘胜进军徐国。徐国国君章禹见吴军来袭,赶紧派人向楚国求援。孙武见徐国已向楚国求援,便在楚国救援军队到来之前,利用紧邻淮水的有利条件,堵截壅山之谷,用大水灌淹了徐国。吴军水师在徐都的城濠中游弋,吓得徐国国君章禹慌忙出逃,投奔楚国去了。吴国军队未费一兵一卒,未经过战斗,“不战而屈人之兵”,消灭了徐国。孙武剪除了楚国这两个羽翼小国,为吴军攻克养城扫清了障碍。
攻打养城之前,孙武认真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向吴王阖闾提出了“扰楚疲楚、攻克养城”的战略方针。在战术实施时,孙武将吴军分编成三军,孙武以第一军兵力向城父进军,在佯攻不克之后,吴军便兵锋一转,南下渡过淮水,直驱500余里,攻打潜(今安徽霍山县南)、六(今安徽六安县北)两地。当楚军的援兵即将到达时,吴军便撤退待命,不与楚军正面冲突。楚军见吴军撤走,便将部队驻扎在南冈。孙武这时调动他的第二军人马沿淮水而上,快速行军数百里直扑楚国战略要地——弦邑(今河南息县南)。当楚军即将赶到弦邑时,孙武见已成功调动了敌军,便命令军队撤退待命。由于吴军的两支部队成功地调动了敌军,使敌人疲于奔命,士气低靡。这时,孙武乘楚军首尾不能相顾之机,派第三军进攻养城。由于楚国在养城只有少量的防守驻军,吴军轻而易举地攻破了城池。居住在养城的掩馀和烛庸两位公子,来不及逃走,为吴军活捉,并被立即处死。养城之战胜利结束。
吴军胜利班师回吴都,途经吴、楚过境时,乘楚军没有准备,又攻占了舒邑(今安徽舒城境内,庐江县西南)。
孙武第一次指挥吴国军队,就灭掉了钟吾国和徐国,攻占了养城、舒邑等楚国重要城邑,占领了淮河北岸大片土地。养城之战,成功拘杀了流亡在楚国的掩馀、烛庸两位公子,剪除了楚国的两个羽翼小国,打击了楚国的气焰,为吴国远征楚国消除了后顾之忧。整个行动仅仅动用了少量吴军,就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战绩,这充分证明了孙武用兵的神奇和兵法十三篇法的巨大威力。孙武第一次崭露头角,小试牛刀,便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从而一举在吴国朝野、吴军上下赢得了尊敬和威信。

设计疲楚
楚国是吴国最强大的敌人,消灭楚国是几代吴王共同的心愿。孙武在辅佐吴王发展经济,训练军队,壮大本国实力的同时,向吴王提出了一套用以长期消耗楚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疲楚战略。
具体的计策是:把吴军分成三批,一批休整并负责本国的卫戍任务;一批进行系统训练,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一批在楚国边境活动,负责骚扰楚军。这样,三军轮番出师,不停地骚扰楚军,消耗楚军的力量;同时,通过不断运动麻痹对方,在局部地区创造时机,造成以强打弱的态势,集中优势兵力,一小部分一小部分地消灭楚军的有生力量。
吴王阖闾全部采纳了孙武的疲楚战略。
公元前511年秋,孙武率领刚刚整顿训练过的一支军队围攻楚国的六、潜二城。楚国闻报,便派沈尹戍率兵救潜、六两城。当楚国援军还在途中,吴军加强了进攻的力量,攻占了潜、六两城。孙武估计楚国救兵将到,留下少数守卫将士迎击援军,主力部队主动撤退。结果,楚军经过长途跋涉,却扑了个空,只好悻悻而回。楚军主力刚回郢都,孙武又率吴军围攻楚国的夷邑(今安徽亳县以南)。楚国闻讯,赶紧派兵增援。在楚军救援部队到达夷邑之前,吴军主力部队在攻克夷邑后又全部撤出。吴军接着又围攻楚国的弦邑,待楚国援军到达前,攻克弦邑的主力部队又撤走了。就这样,楚国守卫弱的地方,吴军就进攻,待楚国援军到达前,吴军又主动撤退。实施疲楚战略,在吴、楚边界频繁发动骚扰战,初步达到了扰楚、疲楚、削弱楚国军事实力的目的,向“西破楚国”的战略目标又迈进了一步。就在孙武、伍子胥等率军在吴、楚边境进行扰楚、疲楚,大量消耗楚军实力时,南方的越国却在吴国的肘腋之下,主动策应楚国,进攻吴国边境。吴王阖闾在扰楚、疲楚取得初步成果的情况下,决定先发制人,调兵攻打越国,但又担心一支人马兵力单薄难以取胜。孙武见吴王犹豫不决,便对吴王说,兵力在精而不在多,越军虽众,但我们可以用计谋使之分散,因而一支人马就足够了。公元前510年,吴越两军对垒激战于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在孙武的策划下,阖闾同孙武、伍子胥率领一支经过整顿训练的军队,一举攻克占领了这座吴越边境的重要城邑。吴王阖闾想乘胜追击,再多侵占一些越国的领地边邑。孙武劝谏吴王说,当前吴国主要进攻的战略目标是西部强大的楚国,不应深入越国内部与其争战。阖闾采纳了孙武的意见,主动从越国撤军。
公元前509年,楚昭王为报前年吴国攻占六、潜等邑之仇,派令尹(主掌军政大权的最高长官)囊瓦(即子常)率师东征,驻军在豫章(今河南商城和安徽六安一带)地区。吴王派孙武、伍子胥率兵迎击,将进犯的楚军包围在豫章。孙武以“伐兵”(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指导思想,成功地运用了相敌、间敌、诱敌、骄敌、诈敌、动敌、因敌等制胜策略,从容不迫,破楚城,俘楚将,败楚师,牢牢地控制了战场主动权,最后在回师途中俘虏了楚平王的儿子繁(时为守巢大夫),把他带回吴国,作为人质。豫章一战,使吴国最终完成了扰楚疲楚、破楚入郢的战略部署。

千里袭郢
阖闾九年(公元前506年)冬,吴王阖闾拜孙武为将军,伍子胥、伯嚭为副将,胞弟夫概为先锋,公子山专督粮饷,率领水陆精兵三万人,浩浩荡荡从阖闾大都的阊门出发,兴师伐楚。吴国大军从胥江入太湖,进胥溪,经芜湖,过长江北上,再经巢湖到州来,入淮水向西,进抵淮汭(今河南潢川西北)。孙武突然下令,全军舍舟登岸,放弃战船,改从陆路进攻,直插楚国纵深。
伍子胥问孙武:“吴军习于水性,善于水战,为何改从陆路进军呢?”孙武告诉他说:“用兵作战,最贵神速。应当走别人料想不到的路,以便打它个措手不及。逆水行舟,速度迟缓,楚军必然乘机加强防备,那就很难破敌了。”说得伍子胥点头称是。
孙武从吴军中挑选了勇士五百人,善跑的士卒三千人,组成三千五百人的先锋队伍,沿淮水继续向西挺进。所有吴军战船,全部留在淮水空曲之处。
吴军步行急行军,先进蔡国,后入唐国,分别得到了唐、蔡两国的配合,迅速通过了楚国北部的大隧、直辕、冥厄(都在今河南信阳以南)三个险峻的关隘,直插楚国腹地,抵达汉水东岸。
吴军顺利抵达汉水东岸,完成了千里奔袭的任务。对下一步如何破楚军、入郢都,孙武与吴王阖闾、伍子胥等进行了认真策划,即所谓的“庙算”。最后,君臣达成统一意见,制定了详细的破楚方案。具体方案是:诱使楚军主力东渡汉水,吴军战略退却,至柏举地区,全歼敌军主力,直逼郢都城下,郢都可破,楚昭王可擒。
获悉吴军主力突然出现在汉水以东,楚昭王大惊失色,紧急调遣子常、沈尹戍等领兵二十万,从夏州(今湖北汉口)仓促赶到汉水西岸,抵御吴军进攻。吴、楚两军以汉水为界,摆开战场,对峙待战。楚将沈尹戍建议主帅子常,兵分两路,主力部队由子常率领,沿汉水列阵,吸引吴军主力,但不要抢渡汉水与吴军交战;自己率领一支队伍,北上到方城(今河南方城县境内),调集那里的楚军,迂回到吴军侧后,烧毁吴军停泊在淮水的船只,阻塞“三关”,截断吴军的归路。这样楚军两支队伍前后夹击,吴军腹背受敌,必然军心涣散,不攻自破。子常完全赞成沈尹戍的作战策略。于是,楚军主力沿汉水与吴军对峙,而另一支队伍由沈尹戍带领,迂回方城,包抄吴军。孙武向来十分重视军事间谍活动。这次楚军的军事行动被孙武派出的间谍人员获知后,迅速回报给了孙武。孙武与阖闾、伍子胥等分析了问题的严重性。如果楚军“迂回包抄、前后夹击”的图谋得逞,吴军的处境将十分危险。孙武与吴王阖闾、伍子胥最后商定,设“卑而骄之”(设法诱使敌人骄傲自大,然后伺机打败他)之计,引诱楚国主力出战。汉水对岸的子常果然中计。他见吴军这边有机可乘,一时贪功夺利的私心作祟,完全忘记了与沈尹戍事先订好的作战策略,率大军渡过汉水,向吴军发动了攻击。孙武见子常中计,便继续施用“诱敌”和“误敌”的计谋,陈兵列阵,故意摆出一付决战架式。两军前锋刚一接触,吴军就佯败后撤。子常以为吴军不堪一击,便指挥楚军大胆追击。孙武指挥吴军佯装畏怯厌战的样子,一战即退,一打就走。子常则率领大军步步进逼。就这样,楚军尾随吴军预先设定好的蛇形“退却”路线,从小别(今湖北汉川东北)到大别(今湖北境内的大别山脉)间,通过多次的交锋,一步步诱使楚军进入吴军准备决战的柏举地区。

南服越人
阖闾九年(公元前506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吴王阖闾率领孙武、伍子胥、伯嚭、夫概等吴国大军,进入郢都。当吴国大军进入郢都,吴国君臣沉浸在破楚入郢的喜悦中不能自拔时,孙武却清醒地看到,吴国凭三万精兵虽然可以千里袭郢,获得破楚胜利,但是吴国没有巩固的后方,楚国旧势力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南方的邻国越国也会趁机攻打吴国。但此时被胜利冲昏头脑的阖闾,却听不进孙武的忠言,未予理睬。
阖闾十年(公元前505年),即吴王阖闾率领大军攻入楚都郢城的第二年,一直对吴国虎视眈眈的越国,果然趁吴国大军在外、国内空虚的机会,起兵伐吴,对吴国进行报复。越国军队在越王允常指挥下,采取偷袭方式,越过吴军防线,直逼吴都。此时,留在楚都的吴国大军,也发生了内乱。是年九月,阖闾的同母弟弟夫概竟不辞而别,带领他的一支部队急速潜回吴都,自立为王。而此时的楚国,也因为楚国老臣申包胥的百般努力,终于说服秦哀公,搬来了秦国救兵。楚国残余势力在秦国军队的帮助下,收复失地,逼近郢城。
阖闾面临内外交困的形势,与孙武、伍子胥经过紧急磋商,决定由自己率领吴军主力离楚返国,孙武、伍子胥留下来想办法阻击秦、楚联军。在孙武、伍子胥的带领下,吴军巧妙地避开敌人,保存实力,最后安全退兵,返回了吴国。
阖闾率军返国,及时稳定了军心。同时,也由于孙武伐楚前对越国的偷袭作了周密安排,并留下了大量军队驻守吴都,越国这次偷袭吴国的军事行动没有得逞。而夫概的叛乱也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阖闾十九年(公元前495年),吴王阖闾趁越王允常去世、越国国丧之际,兴师伐越。新继位的越王勾践指挥越军向吴军发起攻击,杀得吴军大败。吴王阖闾在混战中被越将用戈击中了脚趾。后来,伤口发炎,死在吴军后撤的路上。
吴王夫差继位后,发誓要报勾践杀父之仇。孙武和伍子胥也加紧整顿军备,以辅佐夫差完成报仇雪耻大业。
夫差二年(公元前494年)初,夫差决定兴师伐越。吴、越两军在夫椒(今苏州市吴县西南太湖中)相遇,战斗异常激烈。在孙武、伍子胥的策划下,吴军在夜间布置了许多诈兵,分为两翼,高举火把,只见在黑暗的夜幕中火光连成一片,迅速向越军阵地移动,杀声震天,越军惊恐万状,军心动摇。孙武多年来在太湖训练的水师也发挥了作用,各种战船相互辅助,攻守兼长。越军抵挡不住吴军的强大攻势,不得不仓惶退逃。
吴王夫差指挥大军紧追不舍,步步进逼,深入到越国腹地。勾践知道大势已去,率军退回到都城会稽(今浙江绍兴市)。吴军不久又追到会稽。勾践害怕遭受城破、君亡、国灭的厄运,便带着五千名残兵逃出都城,跑到会稽山上,想凭借山险固守。吴军乘胜一举攻占了越国都城,马上挥戈出城,把会稽山团团围住。时间一长,越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只得向吴国请降。
吴王夫差不顾孙武和伍子胥等的竭力反对,接受了勾践提出的谋和、称臣并每年向吴国进贡的要求,越国得以保存。然后,夫差率军回国。吴国攻伐越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吴国在诸侯国中的影响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