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至民国老谱良材公世次比较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忠强(…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3/26 15:43:0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晚清至民国老谱良材公世次比较

吴忠强(荣祥)

以良材公为开基祖的永兴吴氏,族谱创修于元大德年间,后经历代重修,各地较大的分支也陆续分修和续修有支谱。由于战乱兵燹、历史条件及族谱保存等诸多因素,清代以前良材系老谱鲜有存世,清末到民国期间所修宗谱也不多见。加之历届修谱时抄写撰录,印刷审订,资料收集,交通信息等原因,造成各地谱牒对良材公的世次记述不尽相同,常见的有泰伯59世,60世,61世之说,也有少部分谱记载为泰伯63世。都以老谱为据,孰是孰非,一直以来都未有定论。近年笔者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的各地良材公系民国前老谱及世系资料达二十余种。现将有代表性的几种老谱世系整理摘录如下,并做简单评述,供各位宗亲参考。所有世系中加粗的为直系。

一,泰伯59

1】泰伯 仲雍2季简3叔达4周章5熊遂6柯相7疆鸠夷8馀桥疑吾9柯卢10周繇11屈诩12夷吾13禽处1415颇高16句卑17去齐18寿梦19诸樊 馀祭 馀昧 季札20夫概21】终累 夫差2223句馀 弥庸24】子山 蹶由25】彰 26272829】臣 3031广志32千秋33长陵343536复兴37】演383940如胜4142文质 文资43应之44庚年45嗣英46正己4748之则495051安诚 立诚5253545556宗臣57如海 如渊58 鎔 铸59良材

——清光绪28年(1902年)黄梅至德堂《吴氏宗譜》(嘉公派七一公支)

1】泰伯 仲雍2季简3叔达4周章5熊遂6柯相7疆鸠夷8馀桥疑吾9柯卢10周繇11屈羽12夷吾13禽处14君转15颇高16句卑17去齐18寿梦19诸樊 馀祭 馀昧 季札20夫概21】终累 夫差2223句馀 弥庸24】子山 蹶由25】彰 262728293031广志32千秋33长陵343536复兴37】演383940如胜4142文质43应之44康年45嗣英46正己4748之则 之坦495051安诚5253545556宗臣57如海 如渊58】鎔 59良材 良玉……

——民国三十三年甲申(1944)广济至德堂《吴氏宗譜 》璞公派朝宗支)  

二、泰伯60

1】泰伯 仲雍2季简3叔达4周章5熊遂6柯相7疆鸠夷8馀桥9疑吾10柯卢11周繇12屈瑀13夷吾14禽处1516颇高17句卑18去齐19寿梦20诸樊 馀祭 夷昧 季札21夫概22】终累 夫差2324】弥庸 勾馀25】子山 蹶由26】彰 27282930】成嗣 3132广志33千秋34长陵353637复兴38】演 汉 39 安国4041如胜4243文质44应之45康年46嗣英47正己4849之则 之坦505152安诚5354555657】宗臣 58如海 如渊59】鎔 60良材 良玉……

——清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年黄梅蕲春至德堂《吴氏宗譜璟公派显公支)

1】泰伯 仲雍 季历2季简 居简3叔达 叔夏4周章 虞仲5熊遂 熊季6柯相7】安利 疆鸠夷8馀桥9疑吾10柯卢11】由夷 周繇12屈羽13夷吾14禽处1516】廉正 颇高17】句须 句卑 句蒙18去齐19寿梦20诸樊 馀祭 馀昧21夫概22】夫差 中累23胜友24句馀25蹶由26文穆 永岩27吉平28君申293031323334长陵353637】复兴38】洽 39】安国 4041如胜4243文质44应之45康年46嗣英47正己 成康4849之则 之坦50延公51 柱则52安诚5354555657宗臣58如海5960良材……

——清宣统三年辛亥(1911年)浠水罗田英山蕲春忠义堂《吳氏宗譜》(聪四公支)

 1】泰伯 仲雍2季简 居简3叔达 叔夏4周章567柯相8疆鸠9馀桥疑吾10】柏卢 柯卢11周繇12屈羽13夷吾14禽处1516颇高17句卑18去齐19寿梦20诸樊 馀祭 夷昧 季札21夫概22】终累 夫差2324】弥庸 句馀25】子山 蹶由26】彰 27282930】臣 3132广志33千秋34长陵353637复兴38】演 汉39安国4041如胜4243文质 文资44应之45康年46嗣英47正己4849之则 之坦505152安诚5354555657】宗臣 58如海 如渊59】鎔 60良材 良玉……

——民国五年丙辰1916永兴直笔堂《吴氏宗谱》

 1】泰伯 仲雍2季简 居简3叔达 叔夏4周章567柯相8疆鸠夷9馀桥疑吾10】柏卢 柯卢11周繇12屈羽13夷吾14禽处1516颇高17句卑18去齐19寿梦20诸樊 馀祭 夷昧 季札21夫概22】终累 夫差2324】弥庸 句馀25】子山 蹶由26】彰 27282930】臣 3132广志33千秋34长陵353637复兴38】演 汉39安国4041如胜4243文质 文资44应之45康年46嗣英47正己4849之则 之坦505152安诚5354555657】宗臣 58如海 如渊59】鎔 60良材 良玉……

——民国五年丙辰1916大冶三让堂《吴氏宗谱》(果石派德远公支)

 1】泰伯 仲雍2季简3叔达4周章5熊遂6柯相7疆鸠夷8馀桥9疑吾10柯卢11周繇12屈瑀13夷吾14禽处1516颇高17句卑18去齐19寿梦20诸樊 馀祭 夷昧 季札21夫概22】终累 夫差2324】弥庸 句馀25】子山 蹶由26】彰 27282930】成嗣 3132广志33千秋34长陵353637复兴38】演 汉 39安国4041如胜4243文质44应之45康年46嗣英47正己4849之则 之坦505152安诚 安定5354555657】宗臣 58如海 如渊59】鎔 60良材 良玉……

——民国十七年丁卯(1928年)大冶礼让堂《吴氏宗谱 》

 1】泰伯 仲雍2季简3叔达4周章 虞仲5熊遂6柯相7疆鸠8馀桥9疑吾10柯卢11周繇12屈羽13夷吾14禽处1516颇高17句卑18去齐19寿梦20诸樊 馀祭 夷昧 季札2122】终累 夫差2324】弥庸 勾25】子山 蹶由26】彰 27282930】成嗣 3132广志33千秋34长陵 3536】隆37复兴 春融38】演 3940宣 昕41如胜4243文质44应之45康年46嗣英47正己4849之则 之坦505152安诚5354555657】宗臣 58如海 如渊59】鎔 60良材……

——民国三十七年戊子(1948)鄂州华容至德堂《吴氏宗谱》(瑗公裔春槐公支系)

 1】泰伯 仲雍2季简3叔达4周章5熊遂6柯相7疆坞89疑吾10柯卢11周繇12屈羽13夷吾14禽处15转颇16高欢17句卑18去齐19寿梦20诸樊 馀祭 夷昧 季札21夫概22终累2324】弥庸 句馀25】子山 蹶由26】彰 27282930】成嗣 3132广志33千秋34长陵353637复兴38】演39】威40】宣 41如胜4243文质44应之45康年46嗣英47正己4849】之财 之坦505152安诚5354555657】宗臣 58如海 如渊59】鎔 60良材 良玉……

——民国戊子(1948年)清惠堂吴氏族谱(璞公裔隆公支)

三,泰伯61

 1】泰伯 仲雍 季历2季简 居简3叔达 叔夏4周章567柯相8疆鸠夷9馀桥疑吾10】栢卢 柯卢11周繇12屈羽13夷吾14禽处1516颇高17句卑18去齐19寿梦20诸樊 馀祭 夷昧 季札21夫概2223夫差24】冯 25】弥庸 句馀26】子山 蹶由27】彰 28293031】臣 3233广志34千秋35长陵363738复兴39】尉 4041】旦 424344文质 文资45应之46康年47嗣英48正己4950之则 之坦515253安诚 安定5455565758】宗臣 59如海 如渊60】鎔 61良材 良玉……

——民国十二年癸亥(1923年)通山至德堂《吴氏宗谱》(果石派仁九公支)

 1】泰伯 仲雍 季历2季简 居简3叔达 叔夏4周章 周仲567柯相8疆鸠夷9馀桥疑吾10】栢卢 柯卢11周繇12屈羽13夷吾14禽处1516颇高17句卑18去齐19寿梦20诸樊 馀祭 夷昧 季札212223夫差24】冯 25】弥庸 句馀26】子山 蹶由27】彰 28】平29】申30】芮31】臣 3233广志34千秋35长陵363738复兴39】尉 4041】旦 424344文质 文资45应之46康年47嗣英48正己4950之则 之坦515253安诚 安定5455565758】宗臣 59如海 如渊60】鎔 61良材 良玉……

——民国三十二年癸未(1943年)锡类堂《吴氏宗谱》(寿卿公支、青五公支合修)

 

通过以上世系比较,各谱均为夫差之后,所记世次,在友公之后所记除部分人名稍有出入外,世代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友公之前的世次,良材公为59世之说中友公之前的世系和各地绝大多数吴谱记述一致,和史料记载也相符。在良材公为60世之说中,有的将熊公记为熊和遂两人,且为父子关系,这样就多出一代;有的谱虽将第5熊遂公记为一人,但将第8世余桥疑吾公记为余桥疑吾二人,且余桥为疑吾之父,相比较59世之说多出一代,因此良材公为泰伯60世。而60世之说在各地老谱中占大多数。

61世之说是在将熊遂拆分为熊和遂两代的60世之说的基础上,在友公和夫差公中间加入了波公,认为友公非夫差之子而是太子波之子,是夫差之孙。这样又多出一代。

从良材公为60世之说的各地世系中,有将余桥疑吾分为两世,或将熊遂分为熊和遂两世。并不是没有依据。永兴现存最早的族谱为民国五年丙辰1916年直笔堂《吴氏宗谱》,在熊公后面备注中“旧谱载熊遂为一人,考吴越春秋传云,熊生遂,是熊与遂显分两世,疑旧有误”,在余桥疑吾后又标注:“据史记余桥疑吾为一人,前谱误分为两世” (图1)。大冶等地安定公支三让堂同在1916年所修谱,可能参照直笔堂谱系,谱中良材公以上世系和永兴直笔堂谱完全一致,对熊遂及余桥疑吾的记述也完全相同(图2)。由此可见在之前的永兴旧谱世系中,熊为一人,余桥疑吾为两世。良材系各地修谱最早都是依据永兴旧谱世系,所以造成很多谱都将余桥疑吾公记为余桥和疑吾二人的现象。至于永兴谱后来将熊遂改成熊和遂两世,将原余桥和疑吾合为一世,其他分支并不一定清楚,依然按照之前旧谱。

1:民国五年丙辰1916年直笔堂《吴氏宗谱》熊、遂及余桥疑吾的记载

2:民国五年丙辰1916大冶等地三让堂吴氏宗谱熊、遂及余桥疑吾的记载

余桥疑吾在《史记》、《吴越春秋》等史料记载中,是一人,良材公以外的各地各支系谱牒记载也多为一人。将余桥疑吾记载为余桥和疑吾两代的良材系各谱中,也意识到两代的记述存在问题,在谱中有专门的备注说明,认为旧谱有误。如59世之说中两种谱在第8余桥疑吾公后面均有标注,如民国三十三年甲申(1944)广济至德堂《吴氏宗譜》余桥疑吾后注明:“先年老谱参文献通考将余桥疑吾分为二世,今仍遵史记吴泰伯世家定为一世”(图3)。再如清光绪28年(1902年)黄梅至德堂嘉公派七一公支《吴氏宗譜》也有类似标注:“按文献通考余桥疑吾分为二世,今遵史记吴泰伯世家定为一世。” (图4)。60世之说中虽然继续遵照历代老谱,分余桥和疑吾两代,但在后面作了说明,如清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年黄梅蕲春至德堂《吴氏宗譜》以及民国十七年丁卯(1928年)大冶礼让堂《吴氏宗谱 》在余桥和疑吾下就备注:“余桥疑吾是一人,各谱分为二人,疑旧有误。” (图5、图6),清宣统三年辛亥(1911年)浠水罗田英山蕲春忠义堂《吳氏宗譜》等谱也有相同记载。

3民国三十三年甲申(1944)广济至德堂《吴氏宗譜》中余桥疑吾的记载

4清光绪28年(1902年)黄梅至德堂《吴氏宗譜》中余桥疑吾的记载

5清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年黄梅蕲春至德堂《吴氏宗譜》中余桥疑吾的记载

6民国十七年丁卯(1928年)大冶礼让堂《吴氏宗谱 》中余桥和疑吾的记载

再来说熊遂,在西汉司马迁《史记-吴泰伯世家》中,良材公支系外其余各地各支系也都记载熊遂为一人。永兴直笔堂后来修谱,根据《吴越春秋》中有“熊生遂”的记述(见图1),认为旧谱有误,逐将旧谱熊遂公拆分为熊和遂两代

《吴越春秋》为东汉赵晔所撰,在《吴太伯传第一》中确有“仲雍卒,子季简、简子叔达、达子周章、章子熊、熊子遂、遂子柯相……”的记载,熊和遂为父子。而司马迁《史记-吴泰伯世家》中“周章卒,子熊遂立,熊遂卒,子柯相立”,遂熊是一人。由于两部史学著作记述不同,以哪个为准,选择取舍导致有一代之差。谁是谁非呢?第一看著作年代,《史记》成书为西汉,较成书为东汉《吴越春秋》的时代要早;第二,看史学地位,《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正史之首。《吴越春秋》则大量取材于《左传》、《国语》、《史记》、《越绝书》等史籍,但不拘泥于史实,加入一定的虚拟夸张成分,同时又采摭掺入了不少逸闻传说,所记吴越史事远较他书为详,是研究吴越历史和吴越文化的重要文献。从古至今,大多学者都认为《吴越春秋》,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的野史。《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都将之归属于“史部·杂史类”,只是认为其史学价值不是很高。《隋书·经籍志》言“其属辞比事,皆不与《春秋》《史记》《汉书》相似,盖率尔而作,非史策之正也”。由此可见,《史记》中的记载的较《吴越春秋》更为历代史学家和学者接受,将熊遂拆分为熊和遂,并不被大家认同。

在良材公为61世之说中,在光公与夫差公之间增加了波公,如民国十二年癸亥(1923年)通山至德堂《吴氏宗谱》(图7)以及民国三十二年癸未(1943年)锡类堂《吴氏宗谱》(图8)中夫差后面都有注明出处,是根据《吴越春秋》和东周《列国志》中关于太子波为夫差之父的记载而加入的。上面已经说明了《吴越春秋》的野史地位,本不足信,而《东周列国志》为明末冯梦龙写的历史演义小说,更不可取信。太子波在正史中并没有记载。据和吴国时代较近春秋时典籍鲁国左丘明所著《左传》中就记夫差使人立于庭,苟出入,必谓己日:"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则对日:",不敢“。司马迁《史记》中亦有相同记载:阖庐使立太子夫差,谓曰:“尔而忘句践杀汝父乎?”对曰:“不敢!”以上正史中记载可以看出的夫差就是阖闾(光公)的儿子,这个观点历代史家和学者基本认同,各地夫差系吴氏族谱也都沿用正史的记载。至于《吴越春秋》中记载的太子波,历来学者看法不一,有人考证认为太子波就是《左传》中记载的阖闾(光公)长子太子终累。所以在光公与夫差公之间增加了波公,完全没必要。

7民国十二年癸亥(1923年)通山至德堂《吴氏宗谱》中夫差的记载

8民国三十二年癸未(1943年)锡类堂《吴氏宗谱》中夫差的记载

通过以上良材系老谱各种世系比对分析,从友公之前的世系结合史料,得出的结论是良材公为泰伯59世之说相对于60世、61世之说更为合理。

但并不代表良材公就是泰伯59世,笔者将会在后续的文章《良材公世系研究》中,继续就永兴谱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断代,良材公到底为泰伯多少世?良材公与史学家吴兢的关系;《中华吴氏大统宗谱》中将良材公改为季札系,定为泰伯65世的依据何来?良材公系下各分支续谱良材公如何定位?等等,谈下个人的见解,以期和各位宗亲共同探讨。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