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材公派下吴良家族世系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超群编…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3/8 18:20:04  文章录入:吴超群  责任编辑:吴超群
 
【62】
吴兢
(670—749),汴州浚仪(今河南开封)人。武周时入史馆,修国史,迁右拾遗内供奉。唐中宗时,改右补阙,累迁起居郎,水部郎中。唐玄宗时,为谏议大夫,修文馆学士,卫尉少卿兼修国史,太子左庶子,也曾任台、洪、饶、蕲等州刺史,加银青光禄大夫,迁相州,封长垣县子,后改邺郡太守,回京又任恒王傅。与同时代其他官员相比,吴兢的仕途还是较为顺畅的,没有大起大落。子二:如海、如渊。
生平资料】在魏元忠、朱敬则双双为相的长安年间(701—704),吴兢被举荐“有史才”,“因令直史馆,修国史”,从此吴兢步入仕途。他为史臣,耿直敢于犯颜直谏,保存至今的吴兢几篇奏表反映了他的事迹,如《上中宗皇帝疏》是对当时政治局势较有影响之作。武则天去世后,唐中宗李显无力驾驭全局,武三思、韦后、安乐公主都在觊觎最高权力,阴谋之事连接不断。一时朝中人人自危,气氛恐怖。吴兢不计个人安危,毅然上表中宗,直率指出把相王李旦说成太子李重俊的同谋,是一场阴谋。他劝中宗珍惜与相王“亲莫加焉”的兄弟之情,“若信任邪佞,委之于法,必伤陛下之恩,失天下之望”。吴兢分析说,如果相王被诬治罪,那么中宗本人也将陷入孤立无援之境地。由于吴兢奏表颇有影响力,加上御史中丞萧至忠的进谏,终于使相王平安无事。数年后,相王李旦继位,是为唐睿宗。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之初,“收还权纲,锐于决事”,一反中宗、睿宗难以独掌权柄的局面,然而权力的集中也带来负面影响。群臣面对玄宗不敢大胆进谏。吴兢感到这种状况不利于唐室,遂上疏劝玄宗对进谏者有所区别,改变赏簿罚重的做法,如进谏者“所言是”,则“有益于国”;即使“所言非”,也“无累于朝”,“陛下何遽加斥逐,以杜塞直言”。吴兢在奏章中举出了前代皇帝虚心纳谏致胜和骄横拒谏致败的实例,还特别赞扬了太宗李世民虚怀若谷、导人使谏的故事。 
吴兢所上谏疏皆关乎封建政治之大事。他的《谏十铨试人表》即是一例。当时在选用官员时,皇帝绕开吏部而在禁中做出决定。吴兢很反对,认为朝廷各个部门应各司其职,选官事必须由吏部主之。他强调的是要按既定法规行事,甚至皇帝也不能例外,任意改变制度,“上自天子,至于卿士,守其职分,而不可辄有侵越也”。 
【63】
吴如海:子三:镕、铭、铸。
【64】
吴镕:如海长子,行一,生子一:良栋。
吴铭如海次子,行二,生子二:良材,良玉。
吴铸如海三子,行三,生子一:良古。
【65】
吴良材:字廷用,号万春、洞天主人,永兴祖。
【66】
吴煜:为永宁、蕲州祖,生子二:璞、璟。
吴烨:九江、德安祖。生子三:瑗,璋,嘉。
【67】
吴瑷
:烨长子,生子一:延章。后裔多居九江,湖口,都昌一带。
吴璋:据部分永兴老谱记载为烨次子。查历史五代时期,见诸历史的吴璋有二人。
吴嘉
:相传为烨子。其后代居九江,星子,德安一带。
【68】
吴延章
瑗之子。读书好礼,庭训子弟,郡邑多从之。迁都昌高坑。生子四,茂达、茂赟、茂范、茂迥。
【69】
吴茂达延章长子,行一,
吴茂赟
延章次子,行二,
吴茂范
延章三子,行三,
吴茂逈:延章幼子,行四,号磁湖先生,守道不仕。葬钟山,娶王氏,生子五:举,元益,元凯,元椿,元相。
【70】
吴举
茂逈长子,字泰冲。通春秋三传仕南唐,江洲彭泽主薄。兴,命曹彬下江南,令欲城以降,公以义责之,遂杀使者。城陷,被执。彬责以杀使罪。公日: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而释之,遂隐庐山。太兴国二年,应诏授永州零陵令,赠都昌尚书员外郎。祥符九年八月廿六日,道卒扬州。景佑五年十一月十一日,勅葬都昌白凤乡,封门港长城社沐浴堡之龙回山。欧阳文忠公铭其墓,载都昌县志。人伏氏,封成德。五代十国时,南唐永兴县燕厦车田(今通山)《宋史•吴中复传》附记有他作池阳(今安徽池州)县令时抗宋之事。开宝八年(975年),北宋大将曹彬奉命平定江南,攻至池阳,所遣招降使者反被拒降的吴仲举斩杀。守至城陷,仲举被俘,问其为何临死不屈,他慷慨答之,“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曹彬为其忠心所感动,没有杀他。后主李煜降宋,旧臣随往京师复职,唯独吴仲举拒绝北上。到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后,态度转变,再事新主,历任郓州平阴主薄、成都令、陕州录事参军、零陵令。卒于扬州。欧阳修为之作墓碣铭。
【71】
吴中复
字仲庶,宋时兴国军永兴人。进士及第二十多岁仕,官至御史,晋龙图阁学士,晚年曾归任永兴知军任上奸相,惩恶吏,拒重敛,周民急,蜚声朝内元丰元年(1078)十二月逝世年六十八死后,归葬燕厦车田北台山。

【资料】吴中复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戊寅科进士。初嘉州峨眉(今四川)县知时,谨约,详於吏治时朝廷禁“淫祠”,民边不在祀典的祠庙泛滥居然被他。中复居官廉,离任时曾带走峨眉一草一木后调任潭州(今长沙通判,行“监州”之刚出仕就有好名声

皇祐五年(1053,吴中复御史中丞孙抃荐为监察御史里行。在朝,微之人出任监察御史的被称作“里行”。本来,中复与中丞并不相识中丞只是听到他的声。有人中丞为什么要荐举不相识的人?他感到好笑,答曰:“昔人耻为呈身御史,吾岂荐识面台官耶?”意思是,都以委身朝官、自荐求仕为羞,我岂能徇私荐人。不经意中的一句“识面台官”,后世竟然成了官场上不徇私荐人的常用典故。

嘉祐二年(1057,吴中复殿中侍御史言事御史朝设言事御史,有论事谏正之权,以课朝政阙失非法违失的朝官一旦,多被弹劾。此前,有御史至和年间奏罢宰相梁适,仁宗不听。孙抃奏称梁适在相位“上不能持平权衡,下不能笃训子弟”,不罢不能平服众人非议后来吴中复极论其贪黩怙权,又劾宰相刘沆奸邪”,于是二人罢相。仁宗曾经问及玄宗天宝为何有中复历数其用相取舍之得失,举出、宋九龄、林甫、国忠的例子作比较,说明朝廷用人应该“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语)的道理相后,中复也被降为虔州通判,未赴任,复还御史台。宰相富弼李仲昌开六漯河,内臣刘恢密告所断之“赵”冈与国姓同,贾昌朝也暗中支持想用这一犯上之诉动摇弼相地位朝廷下,敦促中复速查。中复行前表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狱起奸臣,非盛世所宜有”。经过查对地名虽为赵征村,却不存在冈势。讹传一经攻破,这场以诬陷为发端的冤讼随即于动议

此后,中复之职频频变动。先右司谏,同知谏院;又迁御史知杂事;再迁户部侍郎,任副使,兼开封府尹,天章阁待制。未久,出为泽州、瀛州知转任河东都转运使职掌监督两路以上地方财赋的);进龙图阁,授直学士;后转知江宁府成德军期间,邮兵因不堪巡辖苛刻,将官员绑起来罪案已定,但法不至死,中复宽律,只惩罚首恶,流其余。神宗熙宁三年(1070)知成都府熙宁并省郡邑,永康为县,中复言“永康控威、茂,不可废”来果然为边事恢了原建置

再后,中复迁给事中,知永兴军时值推行青苗法,又称“常平敛散法”规定凡州县各等民户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补助耕作当年借款随春秋两税归还,每期取息2分这项变法本是为了抑制兼并,在青黄不接时一下百姓,后来变为官府巧立名目转放高利贷勒索百姓的扰民苛政疏谏不迭中复听说施行青苗法使者已到,将先下州县,连忙具文质问:“敛散自有期,今先事扰之,何也?”非但不听,反而将言论报告到朝廷。
熙宁六年,中复知河阳。时关内大旱,民多流亡。中复请加赈恤,当权者感到恶,遣使往视,谓不实,将他削一派去掌管玉隆观。用,知荆南,连“过用公使酒”一案,被

中复为官清廉刚直,风节峻厉,不阿权贵,仁宗赐有帛书“铁御史”三字。《宋史》评价他为“良御史”之一,认为就其识面台官,以看出他的操。说他乐易简约,喜欢济他人之急,都以“士大夫”相孙抃晚年常常叹曰:“吾何功以辅政,唯荐二台官为无愧耳!”另一台官指唐介。

吴中复不独有政声,而且能诗善书。宋史》(卷二零九·志一百六十二·艺文八有他与吴秘、张谷等合出的《南犍唱和诗集》一卷,书名出自苏洵诗句“岷山青城县,峨眉亦南犍他的诗句莫爱荔子红,岁作嘉州孽”,“鲸鱼有浪春涛阔,铜鼓无声夜柝闲”,“前有牧之之风流,后有元之之篇咏”等,都被时人传颂过。近年所出《全宋诗》辑录有他的作品24,多为咏景、酬唱

吴中复擅长书法,尤其八分书,相关记载有两处一是明人何宇度撰《益部谈资》卷中)所载,武侯、工部二祠间的百花潭口有一任氏碑,八分书,由吴中复撰书于熙宁间。一是民国年《安徽通志稿·金石古物考》搜集贵池齐山石刻中有楷书“定力窟”拓本高二尺、宽一尺八寸五分,六行,每字字一寸五分,全文为“太常少卿马寻 屯田外郎方任 吕渊 虞曹外郎朱言 卫尉寺丞吴瑛同游 至和乙未正月十九日 知郡事吴中复题”44字。另据袁桷《清容集》记载,吴中复曾于出守永兴时重摹刻颜真卿《争座位帖》。该帖传世摹刻本。仅王昶《金石萃编》卷九十三)所记宋后的七种摹本,就有京兆安师文本、吴中复重刻本、米芾临本、北京本、戏鸿堂本、嘉善魏学濂本、关中今西安碑林本。吴中复觉得安师原本未尽笔法,因求完美而重再摩刻。

【72】
吴秉礼
宋志平四年进士,朝奉大夫,居湖口。字子衡,由进士,任光禄寺丞,太平州通判,年三十三岁,卒于任。所葬龙回山,行实载曾巩墓志,夫人陈氏,子二:埙,圻。
【73】
吴埙秉礼长子。任郊社斋郎,隐居庐山,子姓遂家焉。葬龙回山。生子一,沂。
吴圻
仕宋宣议郎,性至孝,终养寡母。殁于都昌白凤乡,是为都昌之始祖。葬龙回山,室陈氏,子二:源,淑。(1060)
【74】
吴源
圻之子 (1081)字宗远,居白凤乡。读书乐善,以世其家。娶王氏,葬龙回山。子一:中。
圻幼子,字宗善。生子一:和。
【75】
吴中
字正立,登宋绍兴十五年乙丑年(1145年)刘章榜进士,任太常博士,娶刘氏,葬龙回山。子二:云卿,元卿。
吴和 
淑之子。守道不仕。生子一,素卿。
【76】
吴云卿
中长子,(1215年)号屏风,先生嘉定八年乙亥续修宗谱 生子二:三益,三杰。
吴元卿中次子,行次九。室刘氏,葬龙回山。子:三德。
吴素卿 
和之子。生子一,三变。
【77】

吴三益 云卿长子,字德新。娶龟山曹氏。葬龙回山。生子三,应中、应凤、应龙。

吴三杰 云卿幼子,字德懋。登宋加定癸未进士,因疾不仕,居邑市。娶赵氏。葬龙回山。生子二,应河、应洛。

吴三德行福二,字德报。生湻佑五年乙巳七月初九日,卒于延佑庚申正月初二。葬下林渡。娶刘氏,生子二:应真,应元。
三省 元卿幼子,字德身。娶孙氏,生子二,应奎、应壁。

吴三变 素卿之子。生子三,应宸、应箕、应化。

【78】

吴应中 三益长子,居白凤乡。

吴应凤 三益次子。居永定团凤山。

吴应龙 三益幼子。居苏山横岭。

吴应河 三杰长子,居都昌市杨港街。

吴应洛 三杰幼子,居都昌西街。

吴应贞 三德长子。

吴应元1320年
应奎 三省长子,居长岭。

吴应壁 三省幼子,居北原。

吴应宸 三变长子,居仓前下林渡。

吴应箕 三变次子,居下林渡山汊港。

吴应化 三变幼子,又名变。居熊湾。

【79】

吴丙五  应元长子,娶蒋氏。生子一,升可。

吴丙十八应元幼子,娶赵氏。生子二,复可、捐可。
【80】
升可丙五之子。娶()氏,生子三,昭一、昭二、昭三。
吴复可丙十八长子。娶刘氏,生子一,信中。

吴捐可丙十八幼子,娶唐氏。

【81】

吴昭一升可长子,讳大猷。娶李氏,生子一,拱三,迁宿松县城东山嘴。

吴昭二升可次子,讳大本。娶程氏,生子一,省二,迁宿松县许岭求雨岭。

吴昭三升可幼子,讳大谋。娶梅氏,生子一,省五。

吴信中复可之子。娶傅氏,生子一,伯一
【82】
吴伯一〖湖口始祖〗,生子四:千一,千二,千三,千四。居湖口等处。
生元孝宗辛丑1205年娶余氏生子四 分迁西岭埂(武山镇)长塘(张青乡吴八房吴英吾等)蛮王嘴(江桥乡兰亭处)夫妇合葬兔笼山凉伞地有碑碑文余氏同葬剑山子四千一 千二  千三千四。分居武山 江桥 长塘 张青 八房 凰村 双钟
【83】
吴千一明洪武年间自江西瓦屑坝同迁宿松。定居花桥畈后,生子华兴公。华兴公字嵩乔,生子五:宗一、宗二、宗三、宗四、宗五。宗一偕宗二、宗三、宗四兄弟四人同由花桥畈迁至宿松西北乡长溪山封火屋(此屋仿江西民居而建,四围青砖,火不内延,故名“封火”),又名“夹门楼”定居。这四支后来衍生出五大股:宗一公生福一字蓝轩;宗二公生福七字松窗;宗三公生福五(字失考);宗四公生二子,长福六字锦堂,幼福八字云阶。这五大股俗称“长溪山吴氏”。宗五公则由新垦畈迁往县城南九姑新前乡高墩山吴家大屋,生三子,长福九字天朗,次世江字天月,幼世庸字光远。俗称高墩山吴氏。后高登山吴氏只存福九一房。而千一公支吴氏修谱之时,一直按福一、福七、福五、福六、福八、福九这六大房划分;而这六大房的排列顺序,则按其父辈宗一、宗二、宗三、宗四、宗五排行而定。
吴千二:迁蕲州。
吴千三
明洪武年间自江西瓦屑坝同迁宿松。
【资料】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诏徒鄱阳、乐乡二县民,以充实太宿县境。千三公奉诏始迁太邑、后迁宿松梅墩道字湾。稽田作室,肇造贻谋,至今已637年,传世27代,后裔分布于宿松境内二郎河流域、复兴、洲头、坝头,本省合肥、霍邱、全椒、青阳、怀宁,以及陕西、湖北、江西等地,人口估计已达两万。
吴千四邹氏合葬湖口剑山(今武山镇与都昌彭泽三县交界处湖口之大山现名天山林场)。剑山上马坡向东有碑由都昌小桂港居湖口九都剑山大名为排形地旧谱葬上马坡今裕名老虎峦有碑。
【84】
吴辛五
生于南宋礼宗乙丑年(1265年) 娶冯氏生子四 旧谱葬西岭庐井山裕名 上马坡有碑上有文碑文。【千四公次子,生于宋理宗已丑年,1229年。】
【85】
吴福二
由剑山迁下乡长塘破港脑于元世祖至元三年壬午(1282年)三月十三申时生至顺帝至元二年(1336) 丙子二月十七日殁葬长塘角西坂巳向有碑柳氏按古谱生殁未注帝世今。
【86】
吴寿一
元武宗至大二年己酉(1309)二月十八申时生至至正乙巳二月十三日未时殁(1365年)室王氏同葬长塘西坂巳向有碑按古谱殁至元查至元无乙巳其元
吴寿二

吴寿三
【87】
吴宗十:又名吴良,明洪武年间
任云南金齿卫百户,世袭承信校尉,武德将军。生于元宁宗元年(1333年) 癸酉年八月初六日辰时生,至明洪武三十一年戊寅(1398年) 四月十六日巳时卒。葬西龙脑向西有碑。(现敬袟湾东上头山原为禁山)朱氏生丁丑,赵氏生丙子,生子三:京一,京二,京三。按古谱生癸丑年,查宁宗仅立月馀,其年是癸酉年距寿一生年己酉廿十五年,若癸丑则五年。殆丑酉声混之。误其卒戊寅,是洪武三十一年。享寿六十六岁。又考公仕宦录明是癸酉赵氏是丙子,朱氏丁丑,古谱云:丙辰,丁巳俱非。
【88】
吴京一

吴京二
吴京三
【89】
吴志常:生子五道真,道元,道清,道宏,道宁。
【90】
吴道真
吴道元生于天顺壬午年(1462)四月二十二日辰时,娶高氏,妣殁葬京三坟傍系东。公殁于戊子年(1528)八月初七日辰时葬屋后山向南有碑,继娶黄氏,生子二:璇。玟、殁葬住屋坐山有碑。寿66岁。
吴道清
吴道宏

吴道宁
【91】
吴璇
道元长子,字振兴。生于癸未年六月十八日巳时,娶余氏,又娶闻氏,生子五:源。春。端。信。礼。公妣葬住屋坐山(癸未1463,1523,)
吴玟
道元幼子,字振常。生于辛巳年七月十四日,娶胡氏,生子二:达,智。同葬屋后坐山(辛巳1461,1521)
【92】
吴孟源
行一,璇长子,生于壬申年十月三十日,娶程氏,公妣殁葬未详(壬申1512)。
吴孟春行二,璇次子,生于甲申年。娶徐氏,生子二:枡,兴。公妣同葬屋后山(甲申1644,1524)
吴孟端行三,璇三子,生于丙申年六月十四日子时,娶李氏,生子二:林,楷。公妣殁葬未详(丙申1536)。
吴孟信行四,璇四子,生于戊戌年正月午时,娶潘氏,生于壬寅年八月十八日,生子二:柄,樘。公葬江海嘴妣葬夫同处(戊戌1538)。
吴孟礼行五,璇幼子,娶石氏,殁葬未详。
吴孟达行一,玟长子,名孟安。生于成化庚子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娶方氏,又娶柯氏,生子二:楚,柱。夫妇同葬下首峦向东南(成化庚子1480)。
吴孟智行二,玟幼子,生于成化甲辰年,娶孙氏,生子二:栧,舜。女一适徐。公殁于嘉靖丁巳年葬祖屋上首山妣葬同处(成化甲辰1484)。
【93】
:行一,
:行二,
行一,
行二,
行一,
行二,
行一,
行二,
行二,
行一,
【94】
天七
天八
天九
天广
天佑
天礼
天膏
天有
天重
天鹏
天贵 
天会
天稠
天善
天倌
天居
天柱
天荣
天纵
天位
【95】
国五:生子五
【96】
正员:字英吾。
【97】
开法:生子五
【98】
士礼:生子四,炎暑温凉。
【99】
学凉:登仕郎生子四,中和鉴有。
【100】
明和
【101】
先云
【102】
世醒
世紧
【103】
泽辅
【104】
金茂
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