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侯夨簋”与“黄明节”之臆测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3/7 22:16:46  文章录入:吴超群  责任编辑:吴超群
 


“宜侯夨簋”与“黄明节”之臆测
“宜侯夨簋”与“黄明节”之臆测
圌山庙会
“宜侯夨簋”与“黄明节”之臆测
“宜侯夨簋”与“黄明节”之臆测
宜侯夨簋
“宜侯夨簋”与“黄明节”之臆测
“宜侯夨簋”与“黄明节”之臆测
圌山庙会
“宜侯夨簋”与“黄明节”之臆测
“宜侯夨簋”与“黄明节”之臆测
“宜侯夨簋”与“黄明节”之臆测
“宜侯夨簋”与“黄明节”之臆测
宜侯夨簋
“宜侯夨簋”与“黄明节”之臆测
“宜侯夨簋”与“黄明节”之臆测
宜侯子簋铭文
宜侯子簋铭文
“宜侯夨簋”铭文的大意是:4月某日,周王审视武王、成王伐商图与东国图,在“  ”地的吴国宗庙,占卜,改封吴侯为“  ”侯,并进行赏赐。
在120多个字的铭文中,“   ”字出现5次,使用频率最高。这个古怪的文字是吴国的地名,郭沫若、唐兰、陈梦家等学者将“  ”字释为“宜”,并指出“  ”字“是指吴国都邑,地望在丹徒附近”(《考古学报》)。留下的问题是:为什么在丹徒附近找不到有“宜”字或与“宜”相关的地名?
《丹徒县志》记载着一个传说:圌山原名瑞山,秦始皇禁忌瑞山的王气,将原“瑞”字的王旁去掉,造“圌”字,改“瑞山”为“圌山”。这种传说有多少可信几何?
清明翌日,圌山的乡民称之为:“wǎngmīn日子”, 这一天乡民们都成群结队地去爬圌山。“wǎngmīn”是什么意思?
文/图 赵金柏
1954年,圌山西侧烟墩山出土了一件带有铭文的“宜侯夨簋”,但铭文记载的封侯大事至今没有得到历史记载的辅证,铭文记载的地名也找不到印证与线索。无独有偶,圌山的名字、传说、庙宇、民风习俗、文化精神也都难找源头。笔者臆测,“宜侯夨簋”与“黄明节”等与圌山文化都有着难以分割的源流关系——
历史谜案

铭文中的“土”指什么?

铭文中的“宜宗土”三个字至关重要。“宜”是地名,“宗”是宗庙,“土”是指什么?圌山丰厚的文化遗产似乎都与这个“土”字有关。

“土”是土谷神,土谷神也叫社稷神,社是土神,稷是谷神。社稷之祭,是国家祀典之一。对吴国来说,谷神“后稷”还是吴侯的祖宗,“宗土”是吴侯的家国神庙。《史记·吴太伯世家》云:“泰伯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南奔而来的泰伯两手空空凭什么使土著人跟从他?泰伯手上有一张王牌——后稷。后稷是农耕技术的代表,泰伯带来老祖宗的农耕技术造福于“荆蛮”,从而得到“荆蛮”的拥戴而立国。立国靠后稷的农耕技术,而治国同样也要高举后稷这面大旗。《礼记·祭统》曰:“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泰伯的子孙通过大规模地进行“宗土”祭祀,将代表着农耕技术的后稷上升到农神的高度,统摄了人心。
“  ”是什么字?
“  ”是什么字?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字无论是释为“宜”,还是释为“俎”或“胙”,都没有在现实中找到它的影子或有关线索。让我们再回到吴方言的语境中,对它进行一番解读。
“  ”,象形“肉在且上”,表示供祭的礼器。“  ”本义“俎”,后来又派生出“宜”字。先秦书不同文,吴国用字不受他地规范。中原之地可由“  ”派生出“宜”字,江南也许可以将“  ”引申为地名。铭文中“  ”作为祭祀“宗土”的地名具有吴文化的特殊意义。
铭文的“  ”字,字义从祭祀的用具(俎)引申为祭祖的地名,字音在圌山方言中衍化为“qu”。圌山方言“圌”与“徐”同音,在不同的时期念过“qu”与“xi”。在圌山方言中与“徐”字同音的“圌”字,在《诗经》时代是“俎”字的同音字。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敏说:吴国故邑的地名都有“u”韵,“  ”应当释为“俎”,此地春秋称作“朱方”,“朱”与“俎”同音。(《吴王余昧墓地发现及其意义》)“zu”是圌山的古音,“qu”音是圌山今天的方言。秦始皇规范字形与字义,但行政手段无法改变方言语音的自然演变。“  ”-“俎”-“圌”在吴国故邑的方言中一脉相承。
秦始皇造圌字?
秦始皇“禁王气、造圌字”只是一个传说,但传说有它的历史文化背景。
圌山坐东朝西,左有青龙(横山),右有白虎(烟墩山),长江活水迎面而来,是适“宜”供“俎”的祭祀之地。圌山西侧的丘陵是吴王陵区,长期的祭祀烟火必然使“  ”字及圌山带有浓厚的王气。即便秦代不禁忌吴国的王气,统一文字后的“  ”,字义已经失去了吴国祭祀的意义,吴国遗民也会托秦始皇之名将“  ”字稍作改动重造了一个更为贴切“圌”字来做神圣的山名。就像“  ”字派生出“宜”,“宜”与“俎”就不能共用一个字形一样,“   ”作为吴国的祭祀圣地,必须重造个新字。请看:“圌”字中“□”是地域,“山”是“宗土”之山,“山”下是陵区,字形与地形惟妙惟肖,且与庄严肃穆的宗庙无比地神似。圌山地域是三面环江一面排山的方形,此地春秋时名为“朱方”,“朱方”是“圌”字的说明,“圌”字是“朱方”的象形指事。
“wǎngmīn”什么意思?
圌山脚下,吴君子季札后裔住居的两个村落都叫“吴家墩”。以国为姓的吴氏与吴国遗民一样,为保护已遭破坏的大墓,不能上坟做烧纸引鬼的事,而只能约在“wangmin日子”,“登山遥望山西绵山纪念介子推”与“烧纸给亡命野鬼”。 “望绵”与“亡命”是不是“wangmin”的真相?他们的祖墓在圌山西侧延绵不断的山丘上,传说可能是他们的托词。没有农神社稷与宗教香火,普通百姓与后来的移民应该是不会爬到两百几十米的山上去的。
圌山登山的民俗节日叫“wangmin日子”,为什么叫“wangmin”?圌山王气的传说乡人皆知。圌山方言“王”与“黄”都念“wang”,但各种书籍上却如出一辙地写成“黄明”,统一写成“黄”又不交代含义与出处,这有可能是官方行政手段在刻意回避“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