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吴都司塆”地名来历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作者:吴德余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8/27 22:55:55  文章录入:吴小艾  责任编辑:吴小艾
 

      

在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庙岭镇红莲村,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湾子,叫“吴都司塆”。在华夏文化的语境里,以某个官宦、著名人物、士绅姓名再加上地域属性名命名一个地名,屡见不鲜,具有鲜明的“礼”本位、官本位色彩。如离此地不远的“葛店”,就是以道教著名人物“葛洪”的姓命名的,众所周知的,吴忠市,中山市,中正路,黄兴镇,紫阳街等等。但是以某个官阶官名命名的不多见,“吴都司塆”就是一个以明代“都司”官职名称命名的湾子。

据鄂州市华容区民政局资料, 吴都司塆,明代属武昌县神木山乡神三里,因明万历年间吴姓村落出了个四川都司吴时乔而得名。

《武昌县志·武昌府志忠义传》和《吴氏庆余堂宗谱》载:吴时乔(1570-1599?这是笔者推算),字凤州,神山三里人,与笔者拙文《满门节义诗礼世家-吴氏庆余堂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吴思温》中吴思温同时代,且同辈,均为吴氏庆余堂13世。吴时乔英年早逝,有两个儿子吴如麟和吴如龙,其中吴如龙的后代庆余堂25世孙吴继祥系“鄂州市兴奎畜牧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注1】,该公司现已成了闻名遐迩的残疾人企业,养殖的生猪获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和湖北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受到了湖北副省长李宪生的接见,他的事迹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鄂州电视台、湖北经视台、《楚天都市报》、《中国残联》等媒体竞相传播。 

吴时乔小时候曾寄居在江夏。他是江夏(古时武昌)的秀才,一直在学堂苦读,却屡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于是就弃文就武,操习刀枪棍棒和骑术,攻读兵法,始终没有放弃进取。直到1585年(万历13年)终于中得科举,第二年联中武进士。最初在湖北省内任职,为湖北武昌守备【注2】。

这个时期的明王朝一直为四川大土司杨应龙反叛所困扰。杨应龙世袭了父亲杨烈的宣慰司一职。万历十四年(1586),为了安抚,神宗又赐杨应龙都指挥使衔。而杨应龙对于四川的官军弱不经战的士气看在眼里,早就想占据整个四川,独霸一方。万历二十七年(1599)二月,贵州巡抚江东之派都指挥使杨国柱讨伐杨应龙,结果三千军队全军覆没,杨国柱战死。但这时,朝鲜战争刚刚结束,朝廷迎来了一次机遇,神宗能抽出手来,决定一劳永逸地解决杨应龙问题。

从万历20年起,神宗调集了湖广、云贵大约20余万兵马,下定决心一举歼灭杨应龙势力。朝廷就是在这个时期任命吴时乔为四川都司【注3】的。按吴时乔中武进士任武昌守备时间推算,在湖北任期仅有6-7年。时乔奉命前往四川参与围剿杨应龙的战事,大概在万历二十几年。那个时代的官员上任赴任,可是没有当下官员风光,飞机飞过去轿车早等在机场迎接。朝廷官员接到任命,得自筹川资,所以吴时乔把自己的家产财物卖光了,才凑齐了路费,带着自己出资招募的一千多名壮丁,奔赴战场。

在战场上,他身先士卒,亲自杀的杨应龙手下土司首领就有15人之多。部队的监军把他的事迹战功上报给兵部,请求奖励。 可怜他正当杨应龙被平定时,因为积劳成疾,病逝于军中,年龄估计只有30来岁。整个四川播州平叛战役前后历时114天,斩杀杨应龙的部队2万余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十二月,李化龙班师回朝,并将杨朝栋(杨应龙之子)等69人押解到京师,斩首示众。至此,四川平播一战以完胜结束。四川的战事平息后,朝廷论功行赏,追封吴时乔为武昌卫,略相当于当下师级军事长官的级别。

吴时乔的父亲吴思恕,我们在吴氏庆余堂几届宗谱中找不到他的传记,仅在吴率祖一篇文章中有一语,言其当过成都府的都司,因此不敢妄断。府相当于省县之间的一级,地级,地级都司就是一个武官,略次于师级吧。

按明代的规矩,这级官员的官位可以世袭,武昌卫低于“都司”一级,“荫封”应为“都司”才是,明代官职结构特别复杂,个中有什么因由,更不敢妄测。

华容区陈敏先生在他的《吴时乔与吴都司湾》博文中说,吴时乔到四川平叛前曾在当地征壮丁,“朝廷向全国各地派有运军饷的任务,吴时乔非常同情家乡民众的疾苦,主动以家资与官俸捐助军饷,请求免去武昌的劳役。当时正值盛夏,很多州县运送粮饷的劳役,不堪烈日灼烤和官吏的毒打,都被折磨而死。唯独武昌民众没有遭难。”吴时乔在湖北从政时日不长,这可能是乡党以其名命名湾子的滥觞【注4】。

朝廷钦命加封,变卖家产出征,勤政爱民,躬先士卒,英年早逝,除了这些赢得乡党尊崇的好品德外,将湾子命名为“都司塆”还与吴时乔的夫人潘氏有关。

据武昌县县令当年撰写的《武昌县志节妇传·吴时乔妻传》所述:吴时乔妻子姓潘因丈夫赴川平叛英年早逝,当时潘氏年仅21岁,所生二子(吴如麟、吴如龙)都在襁褓之中(由此可推知二子为双胞---笔者),潘氏不是本地人,应为写这篇《吴时乔妻传》潘县令的妹妹【注5】,远离父母,子时乔出征四川后,最终没有见到丈夫,“茕茕孤独,形影堪怜,而犹能孑立坚守,百折不回,亲操井臼,糟粕自甘,堂上白发问安视膳,膝下黄口抚摩鞠育,孀居六十五年,六腊不辍绩纺,教子训孙,皆游黉宫。享寿八十有六而终【注6】。”这在当时是有情有节妇道中楷模,绝唱。所以以“吴都司塆” 命名湾子万不可忽略这个情节。

    呼名思人,吴都司塆的族众乃至整个吴氏宗族宗亲将永远缅怀这位令人敬仰的先贤,将领,壮士。

 

----------------------------------------------------------------------------------------------

 【注1】该公司2009年注册,一路发展, 2011年投资700多万元,自建了一座6000多平方米的楼层式的养殖场,可栏养一万头生猪。此外还承祖了300多亩土地,开挖鱼池100亩,种湘莲130亩,试种高产杂交抗虫棉80亩,种植无公害蔬菜30亩。他养殖的生猪获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和湖北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受到了湖北副省长李宪生的接见,他的事迹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鄂州电视台、湖北经视台、《楚天都市报》、《中国残联》等媒体竞相传播。 

 【注2】 《明史•职官志五》:“总镇一方者为镇守,独镇一路者为分守,各守一城一堡者为守备,与主将同守一城者为协守。”

【注3】据《吴氏庆余堂史志》有片段记载,吴时乔父亲吴思恕当时任成都都司,这里所述“四川都司”并非四川省,只是表明其地域属性,至于是哪个地方的都司,谱书上未曾注明,无精准资料以佐,也不好妄议。明朝这个职务是世袭的,其父在四川成都为官,才有“少寄籍江夏”之说,而寄籍何人,无案可稽。见《吴氏庆余堂史志》P135-136

【注4】陈敏博文中这个资料不知出自何处。

【注5】在《吴时乔妻传》中,县事称吴时乔为“都姻”,见《吴氏庆余堂史志》P136

【注6】 出处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