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分迁云南云县茶房镇涌宝镇吴氏源流
★唐开元癸丑(713)年前后,仲雍五十六世源公的次子兢公,在朝廷文馆任著作郎编写年史,撰有《贞观政要》一书,兢公生在汴州俊仪,他的二世如海、三世铭公住山东青州府临淄县。后世子孙奉兢公为江西九江石壁派的始祖。第四世良材公因军功卓著封为彭泽地区的主薄,唐昭宗时由临淄远徙回到金陵(江苏南京)。良材公以后的后代都有才是卓著的人。兢公十七世政安公迁徙到兴国州(湖北)黄沙桥南(现黄石市阳新县)世居,第十九世伯明公,又迁徙到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县洪石上壁枧田村世居发展,到二十四世南浦公,凭借祖父产业从枧田移居至边界塘山。南浦公旅游湖广时在武昌住了一段时间,看到湖北盛景很羡慕。回家指教子孙说:湖北那个地方很好,是生存发展的好地方。第三十世正峰公独立迁徙到湖北武昌府兴国州崇庆里小港庄(现阳新县洋港镇小港村)世居。
★兢公第三十六世洪元公,是仲雍九十一世锡湛公的长子,雍正丁未年(1727)率次弟洪亨公由兴国州小港庄入蜀,贸易赚钱置庄,让洪亨公世居四川;乾隆丙辰(1736)年率三弟洪利公与锡迎公叔父贸易入滇,经祥云到景阳(景东)寄居于中所铺,艰苦创业十五个春秋,仍无能力值庄落籍。乾隆辛未(1751)年,两兄弟带孩子渡过澜沧江到云州勐麻,由于他们的德行和才华得到忙蔗名门任氏器重,扶助洪利公取任氏得以落籍。两兄弟合计务农兼商务,洪元公在外经商,洪利公和任太君持家并供相文、相武读书学农。洪元公于乾隆辛卯(1771)年与勐稿施家蓬庄(购买)皋山,用洪元公的派名“洪”字,改皋山为洪水,世居发展。
★字辈源于兴国州小港庄一致,据记载,江西九江石壁派三十三世祖启桩和三十四世祖文蔚认为金、木、水、火、土五行,有相生相克的关系,提出:“锡洪相焕坤”五字联世启用后世子孙名字,但只能用百余年。因此,乾隆丁未(1787)年在湖北小港庄,吴世的族长吴焕祥(敬称东谷先生),在第九修《吴氏宗谱》时,以五言二韵诗四局:“著作高风远,永兴世泽长;诗书承祖训,礼让绍家光。”上接“锡洪相焕坤”的字派,下衍二十世孙。
★云南云县吴世,由兴国州(清朝后期兴国州即今阳新县)小港庄迁徙来世居,字辈:“著作高风远,永兴世泽长;诗书承祖训,礼让绍家光。”因此,我们与湖北蕲春、阳新吴世应是同宗同族吴世子孙。(仲雍一百世孙吴坤远 QQ:932016302.)